-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三 排尿异常 1.尿潴留:膀胱充满尿液而不能排出叫尿潴留(损伤初级排尿中枢或排尿反射传出神经盆神经受损造成)。 2.尿失禁:主观意识不能控制排尿叫尿失禁(初级排尿中枢与大脑皮层失去功能联系)。 遗尿:夜间不能控制排尿(小儿皮层的发育尚未完善,对初级排尿中枢的控制能力较弱)。 3.尿频:排尿次数多叫尿频(膀胱炎症或膀胱结石)。 思考题 1.简述影响肾小球滤过率的因素. 2.大量失血的病人其尿量会发生什么变化?为什么? 3.大量饮清水后尿量会发生什么变化?为什么? 4.大量出汗后尿量会发生什么变化?为什么? 5.试分析水利尿和渗透性利尿产生的不同机制。 6.简述尿生成的过程。 7. 简述肾髓质渗透压梯度的形成及维持原理。 8. 测定血浆清除率有何理论意义? 第五节 尿生成的调节 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 有效滤过压 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 囊内压 血浆胶体渗透压 滤过系数(Kf) 肾血浆流量 滤过膜 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和分泌的调节 一、神经调节 二、体液调节 一、神经调节 肾交感神经的作用: ① 激活肾脏血管平滑肌上α受体→肾血管收缩→肾血浆流量↓→GFR↓; ② 直接刺激近端小管和髓袢→水和NaCl的重吸收↑; ③ 激活β受体→球旁细胞释放肾素→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近端小管NaCl的重吸收↑;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NaCl的重吸收↑并促进K+的分泌。 (一)抗利尿激素 1.分泌部位:下丘脑视上核、室旁核 2.主要作用: 提高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图) 二、体液调节 3.影响ADH 释放的因素 (1)体液渗透压 ADH的有效刺激主要是 :血浆晶体渗透压↑ 血浆Na+ 、 Cl- (最有效刺激)↑ 甘露糖、蔗糖 ↑ 血浆晶体渗透压↑ 大量出汗、严重呕吐腹泻 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 反射性ADH分泌 远曲小管、集合管水重吸收 ↑ → → 尿量↓ → → 大量饮清水引起尿量增多的现象,称为水利尿。 大量饮水 → 血浆晶体渗透压↓→ 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 反射性ADH分泌↓→ 远曲小管、集合管水重吸收↓ → 尿量↑尿液稀释。 大量饮用生理盐水尿量如何变化? 水 利 尿 (2)血容量 特点:敏感低(5%-10%↓) 机制: 循环血量↓→ 心肺感受器刺激(-)→迷走神 经传入冲动↓→下丘脑抑制作用↓→ ADH↑ BP小于100mmHg → 压力感受器(-)→迷走神 经传入冲动↓→下丘脑抑制作用↓→ ADH↑ (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 循环血量↓ 1. 肾素分泌的刺激因素: 肾动脉压↓ 入球小动脉 牵张感受器 致密斑感受器 肾血流量↓ 球 旁 器 细 胞 肾交感N兴奋↑ GFR↓ 远曲小管 Na+、Cl-负荷↓ NE和E 循环血容量↓ 心肺感受器 压力感受器 肾 素 反射性 — + + + + NE β受体 肾上腺皮质球状带 肾素 2.血管紧张素对尿生成的调节: 血管紧张素原 血管紧张素Ⅲ 血管紧张素Ⅰ 血管紧张素Ⅱ ①直接刺激近端小管重吸收NaCl; ②较低浓度→ 出球A收缩 → GFR不变 ③较高浓度→进一步入球A收缩→GFR降低 ④ 另外,刺激ADH、醛固酮的释放。 醛 固 酮 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管腔膜钠通道数量↑ 合成ATP的酶↑ ATP生成↑ 管周膜上Na+-K+泵活动↑ 3.醛固酮对尿生成的调节: 醛固酮 小管上皮细胞内 单纯扩散 胞浆内形成 激素-受体复合物 细胞核内调节 特异mRNA转录 醛固酮诱导蛋白 远曲小管和集合管 排K+、保Na+、保H2O R (三) 心房尿钠肽(ANP) 1. 来源:心房肌 2. 作用:促进Na+和水的排出 3. 作用机制: (1)升高GFR (2)抑制集合管对NaCl的重吸收 (3)抑制肾素、 ALD和ADH的分泌 小 结 一、肾内自身调节 肾小管中溶质的浓度 球-管平衡 二、神经和体液调节 抗利尿激素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 第六节 清 除 率 一、概念: 指单位时间内(每分钟)两肾能够将多少毫升血浆中所含的某物质完全清除出去。完全清除了某物质的血浆的毫升数就称为该物质的清除率(ml/min)。 计算方法: 血浆清除率(C) 血浆某物质浓度(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