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五章 道路与停车设施规划布置;一、道路类型、分级和功能
(一)道路类型
车行道:是居住区道路系统的主体,担负着居住区与外界及居住区内部机动车与非机动车的交通联系。
步行道:步行道往往与居住区各级绿地系统结合,起着联系各类绿地、户外活动场地和公共建筑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休闲功能。;(二)道路分级
居住区道路:居住区内外联系的主要道路,红线宽度一般为20—30m,车行道宽度一般需9m,道路断面多采用一块板形式,人行道宽2—4m.
;(二)道路分级
居住小区道路:是居住小区内外联系的主要道路,路面宽一般6—8m,建筑控制线之间的宽度,需敷设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14m,无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10m.; 组团级道路:组团内的主要道路,路面宽3--5m,建筑控制线之间的宽度,需敷设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10m,无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8m。
宅间小路:通向各户或各住宅单元入口的道路,宽度不宜小于2.5m.;(三)道路的功能
1.居住区日常生活方面的交通;
2.通行清除垃圾、递送邮件等市政公用车辆;
3.居住区内公共服务设施和工厂的货运车辆通行;
4.满足铺设各种工程管线的需要;
5.道路走向和线型是组织居住区建筑群景观的重要手段,也是居民相互交往的重要场所;
6.道路空间也是通风换气的主要通道,同时还担任救护、消防、搬运家具等车辆的通行。;二、道路规划设计原则与技术性规定
(一)道路规划设计原则:便捷、安全、适中
1.根据居住区(小区)地形、气候、规模、规划结构、周边道路交通条件、居民出行方式等因素,规划设计经济、便捷的道路系统和断面形式。
2.小区道路内外联系通而不畅,安全便捷避免往返迂回,并适于消防车、救护车、商店货车和垃圾车等的通行。
;3.道路布置要分级,有利于建筑物布置的多样化。
4.在地震烈度不低于6度的地区,应考虑防灾救灾要求。
5.满足居住区的日照通风和地下工程管线的埋设要求。
6.城市旧区改建,其道路系统应充分考虑原有道路特点,保留和利用有历史文化价值的街道。
7.应便于居民汽车的通行,同时保证行人、骑车人的安全便利。
;(二)道路规划设计的技术性规定
1.小区内主要道路至少应有两个出入口,居住区内主要道路至少应有两个方向与外围道路相连,机动车道对外出入口间距不应小于150m,沿街建筑物长度超过150m时,应设不小于4mx4m的消防车通道,人行出入口间距不宜超过80m,当建筑物长度超过80m时,应在低层加设人行通道;
;2.居住区内道路与城市道路相接时,其交角不宜小于75°;当居住区内道路坡度较大时,应设缓冲段与城市道路相接;
3.进入组团的道路,既应方便居民出行和利于消防车、救护车的通行,又应维护院落的完整性和利于治安保卫;
4.在居住区内公共活动中心,应设置为残疾人通行的无障碍通道。通行轮椅的宽度不应小于1.5m,居住区内尽端式道路的长度不宜大于120米,并应在尽端设不小于12mx12m回车场地;
;6.当居住区内用地坡度大于8%时,应辅以梯步解决竖向交通,并宜在梯步旁附设推行自行车的坡道;
7.在多雪严寒的同坡地区,居住区内道路路面应考虑防滑措施;在地震设防地区,居住区内的主要道路宜采用柔性路面;
8.居住区内道路边缘至建筑物、构筑物的最小距离,应符合下表:;9.转弯半径:
道路转弯或交叉处的平曲线半径的大小。;三、道路系统基本形式
1.人车分行
由车行和步行二套独立的道路系统组成
;雷德朋居住区规划;2.人车混行
适合在私人小汽车数量不多的国家和地区运用。
3.人车共存
在道路上,人和车是共存的,不是对立的,强调人性化的环境设计。道路设施采用多弯线型、缩小车行宽度、设置路障、运用各种交通管制等手段。
4.人车部分分行
有时人车共存,有时人车分行。
;;;;;四、停车设施规划
1、停车方式 地上、地下和半地下
2、停车位置
楼旁、楼下一层、中心绿地下和操场地下、小区入口处、组团入口处、车库楼等
3、停车率与地面停车率
停车率:指居住区内居民汽车的停车位数量与居住户数的比率。
地面停车率:居民汽车的地面停车位数量与居住户数的比率。规定不宜超过10%。;;;;;;居住区绿地系统的组成
1.公共绿地
居住区公园、小游园、住宅组团的小块绿地等
2.公共建筑和公用设施附属绿地
3.宅旁绿地
4.道路绿地;一、公共绿地的基本功能与布局
二、居住区各级公共中心绿地
三、公共绿地指标及有关技术要求
;第六章 公共绿地规划设计 ;2.规划布局
三种基本形式:
规则式
自然式
混合式
;二、居住区各级公共中心绿地;中心绿地名称
;1.居住区公园:
用地规模不小于1公顷,
服务半径800-1000m(步行约15分钟),
园内???明确的功能分区;;面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心理健康教学课件)第二单元教学设计3放飞生命的梦想.ppt
- (心理健康教学课件)第九单元教学设计2成功之路由我选升学与就业适应.ppt
- (心理健康教学课件)第六单元教学设计掌握学习方法和策略-记忆的秘籍.ppt
- (心理健康教学课件)第三单元教学设计6向快乐与幸福出发.ppt
- (心理健康教学课件)第十单元教学设计创新创业的动力.ppt
- (心理健康教学课件)第一单元教学设计1心理健康哆来咪.ppt
- 《MATLAB语言与系统仿真》Module24-13.pdf
- 《MATLAB语言与系统仿真》Module24-13State – Space Controller Design.ppt
- 《MATLAB语言与系统仿真》Module25-13.pdf
- 《MATLAB语言与系统仿真》Module25-13.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