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多芬传》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贝多芬传 诗海探珠 菩萨蛮 [唐]李 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①,寒山一带伤心碧②.冥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注】 ①烟如织:暮烟浓密。②伤心碧:山色转深。 【赏析】 这是一首怀人词。写思妇盼望远方行人久候而不归的心情。开头两句为远景。高楼极目,平林秋山,横亘天末,凝望之际,不觉日暮。这两句全从登楼望远的思妇眼中写出,主观色彩很重,而行人之远与伫望之深,尽在其中。“冥色”两句为近景,用一“入”字由远而近,从全景式的平林远山拉到楼头思妇的特写镜头,突出了“有人楼上愁”的人物主体,层次井然。 下片玉阶伫立仰见飞鸟,意在反衬行人滞留他乡,久久未还。末句计归程以卜归期,其中一个“更”字加强了连续不断的以至无穷无尽的印象。征途上无数长亭短亭,不但说明归程遥远,同时也说明归期无望,以与“空伫立”之“空”字相应。结句不怨行人忘返,却愁道路几千,归程迢迢,不露哀怨,语甚蕴藉。 课堂互动探究 知能优化演练 基础自主学案 美文佳作欣赏 贝多芬传 基础自主学案 三、词语辨析 (1)震慑·震憾 二词都有“使震动”之意,震撼侧重于受到摇撼;震慑侧重于使对方感到害怕. 例:①滚滚春雷,_______大地. ②他威猛的气势______了敌人. 震撼 震慑 (2)蔓延·曼延·漫延 三词都有“向前延伸”之意。“曼延”是形容词,而“漫延”和“蔓延”是动词。尽管“漫延”和“蔓延”都是动词,都能在句中作谓语的中心语,但“蔓延”和“漫延”的词义也有区别。“漫延”强调的是像水过满向外流一样向外延展,而“蔓延”强调的是像蔓草一样向外延展,而且“蔓延”还可引申为“传播、散布”。 例:①1792年11月,正当战事______到波恩时,贝多芬离开了故乡,住到德意志的首都维也纳去. ②前面是一条______曲折的羊肠小道. ③灼热的阳光下,无边的沙漠一直_____到遥远的天边. 蔓延 曼延 漫延 四、词语释义 ①震慑:____________ ②废圮:___________ ③延宕:______ ④钳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与日俱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震动使害怕. 废弃毁坏. 拖延. 用强力限制,使不能自由行动. 随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增长. 五、文学常识 1.走近作者 罗曼·罗兰(1866~1944),法国思想家、 文学家、批判现实主义作家、音乐评 论家和社会活动家.作品有《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和《托尔斯泰传》,共称《________》. 名人传 长篇小说杰作《约翰·克里斯朵夫》,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小说。1915年,为了表彰他的文学作品中的高尚理想和他在描绘各种不同类型人物所具有的同情和对真理的热爱,罗兰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 2.资料链接 罗曼·罗兰对贝多芬一直非常敬仰。他尤其倾心于贝多芬身上的那种“力”——创造的“力”、克服人生苦难的“力”。罗曼·罗兰认为,这种“力”正是治疗当时欧洲颓靡精神的一剂良药。同时,罗曼·罗兰又把贝多芬看成一个悲剧性的英雄,他在书中重点强调了贝多芬所遭遇的不幸、苦痛及其与命运抗争的毅力,贝多芬以他的故事慰藉、激励了人们。 六、整体预知 评述传主经历大致可分为五部分 1770~1788 贝多芬童年及家境生活的最初20年 1789~1809 贝多芬的大学、爱情生活及其创作 1810~1815 贝多芬与歌德的交往及第七、第八交响曲创作时期 1816~1827 贝多芬最悲惨的时期及其第九交响曲等创作 课堂互动探究 1.传记开头在描写贝多芬时着力从哪方面入手?突出的重点是什么?这样安排的目的是什么? 【提示】 作者在开篇描写贝多芬时着力从他的奇特、丑陋的外貌描写入手,如“短小臃肿”的身材、“土红色的宽大的脸”“额角隆起,宽广无比”“乌黑”“浓密”“好似梳子从未在上面光临过”“逆立”的头发、“忧郁”“哀伤”的表情. 突出的重点是对贝多芬“眼睛”的具体描写.如“眼中燃烧着一股奇异的威力”,“平时又细小又深陷,兴奋或愤怒的时光才大张起来”等等.作者如此安排的目的有二:一是突出贝多芬外貌的奇特和丑陋,使他的外在形象栩栩如生地呈现在我们每一位读者的面前,进而让我们对这一位“音乐天才”产生浓厚的探知、了解的兴趣,并渴望走进他的人生、 走进他的内心世界,从而收到了设置悬念、引人入胜的表达效果;二是为后文进一步集中突出表现贝多芬执着坚韧的性格、崇高宽广的精神境界和卓越伟大的人格魅力作铺垫,为鲜明地刻画贝多芬这个伟大而崇高的人物形象张本。这在写法上也就是欲扬先抑或先抑后扬。 2.描写贝多芬的早期生活时,罗曼·罗兰主要是从哪几个方面加以表现的?其用意何在? 【提示】 主要是从他悲惨的童年、不幸的家庭生活和位于莱

文档评论(0)

lcf1568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