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脑、乙脑预防与控制影像资料.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流脑预防与控制 湖北省卫生厅 湖北省疾控中心 主要内容 疾病概述 流行情况 免疫预防 预防控制 疾病概述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Cerebro-Spinal Meningitis,以下称流脑)是由脑膜炎奈瑟氏菌(Neisseria meningitidis,Nm)感染脑膜或脑脊髓膜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常在冬春季节发病和流行。该病起病急、病情重,有发热、头痛、呕吐、皮肤出血点及脑膜刺激征。 疾病概述 脑膜炎奈瑟氏菌(Nm) 需氧、革兰氏染色阴性,呈肾形或卵圆形,常成对排列,无芽孢、无鞭毛、有荚膜。 该菌抵抗力很弱,对寒冷、干燥、热力、阳光、紫外线及一般消毒剂均较敏感。 根据荚膜多糖抗原的不同,可分为A、B、C、D、X、Y、Z、29E、W135、H、I、K、L等13个血清群。我国流脑的流行菌株一直以A群为主,但近年来B、C群引起的病例有增多迹象。 疾病概述 传染源 病人:敏感抗生素治疗24h后,不具有传染性 病后带菌者 带菌者 人群带菌率>20%,提示可能发生流行;流行期间人群带菌率可达50%。 传播途径 带菌者和患者咳嗽、喷嚏等产生飞沫,经空气传播 易感者 人群普遍易感,3月龄以上婴儿有发病者。 疾病概述 临床表现 脑膜炎是脑膜炎奈瑟氏菌感染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发病潜伏期为2~10天,一般3~4天,临床表现主要有急性发热、剧烈头痛、恶心、呕吐、颈强直、畏光、皮肤瘀斑等。 疾病概述 实验室诊断 一般指标: 病人血液白细胞数显著增高, 典型病例脑脊液(CSF) 的外观混浊如米汤样甚或脓样,其中白细胞数增多,可达每升数亿。 特异性诊断: 分离培养出Nm 凝集实验、ELISA检测到Nm 群特异性多糖抗原 PCR 检测到Nm 的DNA 特异片段 病人恢复期血清抗体效价较急性期呈4倍或4倍以上升高 疾病概述 流行情况 免疫预防 预防控制 流行情况(全国) 发病率 疫苗使用前,发病率水平较高,多在20/10万左右 1967年曾达到403/10万,发病超过304万,死亡数超过16万 A群流脑疫苗广泛使用后,发病率大幅度下降,但病死率仍然维持在较高水平。 1990年起<1/10万; 2000年起<0.2/10万,病例数少于3000。 流脑流行周期 疫苗使用前,每8-10年出现一次流行。 广泛使用疫苗后,流行周期不明显。 流行情况(全国) 流行情况(我省) 疫苗使用前:我省曾经是流脑高发省份 1959 年、1962~1970 年、1978 年和1985 年出现过4 次大的流行,平均每8~10 年流行一次 1985 年底开展大规模A 群流脑疫苗接种后,流行规律被打破,流行高峰被削平,发病率持续下降。 但病死率为4%~22%,其中2000、2004、2005、2006 年病死率均超过10%。 流行情况(我省) 流行情况(我省) 近年流行特点 流行无明显周期性 流脑的发病一直处于较低水平,已无明显的周期性。 流行菌群变迁 以前均为A 群, 近年B群和C群Nm引起的流脑病例有逐渐增多的趋势,并出现由C群所致的流行。 发现C群Nm引起的病例增加到16个省份 近两年,安徽、江西的病例均为C群。 广西、广东、安徽等出现由C群Nm引起的聚集性病例或暴发。 菌群变迁-流脑病例检测出的Nm菌群分布 菌群变迁 菌群变迁 近年流行特点 发病年龄后移,职业以中小学生为主 疫苗使用前,6月-2岁婴儿发病率较高 疫苗广泛应用后,发病年龄后移 2005-2007年全省共报告病例89例,其中1岁内占11.23%,1-4岁占14.61%,5-9岁占12.36%,10-14岁占17.98%,15-19岁占14.61%,20岁及以上占29.21%。病人中学生占37%。 近年流行特点 耐药的Nm菌株增多 对磺胺药物耐药的菌株较多 对青霉素耐药的菌株少见 未发现对氯霉素耐药的菌株 2007年湖北省Nm药敏实验结果 (S敏感 R耐药 I中介) 近年流行特点 流行季节高峰依然存在 流脑的流行季节性非常强,尽管广泛使用疫苗,但流行高峰季节依然存在,仍主要发生在冬、春季。 湖北省2001-2007年流脑病例月分布图 疾病概述 流行情况 免疫预防 预防控制 流脑疫苗免疫程序 免疫程序说明(A群流脑多糖疫苗) 第一剂次起始月龄(6-18月龄) 新生儿可通过胎盘获得母传IgG类抗体,出生后6月龄以内,体内杀菌抗体尚能维持有效水平。6-18月龄抗体水平降至最低, 发病水平升高。 第二剂次基础免疫(两剂次间隔3个月) A群多糖抗原在2岁以下婴幼儿抗体应答较差,虽然可对幼儿诱生抗体和免疫记忆, 但

文档评论(0)

霞霞14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