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夜走灵官峡 第二课时_高一语文教案_范文先生网
夜走灵官峡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一、指导学习一、三部分;二、.总结全文、完成作业。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指名朗读成渝父母劳动的画面(第22段和第31段)
二、分析两个劳动画面
提问:这两段描写中,哪些词语形象地表现了成渝父母的优秀品质?
提示:“贴在万丈绝壁上”的“贴”,形象地表现了成渝父亲和工人们不畏艰险、忘我劳动的精神。“仿佛在开凿登天的梯子”,这一形象的比喻说明工人劳动的艰难及其巨大意义。“变成一个雪人”、“像一尊石像”、“屹然不动”,说明尽管环境恶劣,成渝的母亲却坚定不移地守住工作岗位。
启发:以上两个画面都是采用“远镜头”的描写方法,给人一种壮阔、雄伟的感觉。既勾勒了工地艰苦的环境,又表现了工人们冲天的干劲和忘我劳动的精神。
讨论:作者将较多的笔墨用在描写成渝这一人物形象上,其目的是什么?
提示:我们已经知道,作者写本文的目的是为了歌颂筑路工人不畏艰险、忘我劳动的崇高品质。但作者并没有将主要笔墨放在工地上,却着力描写一个工人家庭的孩子。通过孩子的言谈表现,读者了解了他父母一心为公忘我劳动的崇高品质。这种不直接描写所要写的对象,而通过别的人或事物来烘托、渲染的.写作方法叫“侧面描写”。
提问:在已学过的课文中,有运用这种.写作方法的吗?
提示:如第一册的《小橘灯》就运用了这种写法。这种方法运用得好,即能节省笔墨,又能给读者以较大的想象余地,产生的艺术效果将更加显著。这也是本文最显著的.写作特色之一。我们在今后的习作中要学习运用。
启发:文章在记叙过程中,作者插入了一段感想,也就是议论。(指名读第32段)这段感想是在叙述的基础上产生的。就全篇而言,这段议论性的文字起着承上启下,归纳中心,深化主题的作用。
三、指导学习第三部分
学生齐读这部分。
讨论:开始“我”打算“找个避风的地方蹲上一阵”,待天明后再走,而现在为什么又连夜继续赶路呢?
提示:“我”把成渝紧紧地抱起来,暖了暖他的脸。这一细节的描写,既写出了“我”对成渝的喜爱,又写出了“我”对成渝一家人以及筑路工人们的崇敬,同时也写出了“我”受鼓舞的兴奋心情。
“放”下他,“裹”紧大衣,把帽沿往下“拉了拉”,“出”了石洞,“下”了山坡,“走”去。这一系列动作,写出了“我”急切的心情和战胜风雪的决心、意志。
四、指导学习第一部分
学生快速阅读这一部分并思考:这部分写了什么?在全文中起什么?
提示:这部分既写了灵官峡的环境之险,同时也描绘了一幅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
这一部分是环境描写,为全文作了铺垫,起到了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和深化主题的作用。
五、布置作业
1.课后一、四、七
2.摘抄:八。
夜走灵官峡
线索:“走”
“难走”
语言举止表情性格特征
“我不是个人?”背、挺、舔忽闪傻呵呵天真可爱
“明天还下雪?”爬、伸、望皱眉头,偏脑袋关心工地
“我不睡”咬、摆、瞪头摇得像……坚守岗位
写成渝是为了表现其父母乃至工人阶级的崇高品质。
“仍要走”
“放”,“裹”
“拉”,“出”
“下”,“走”
“我”受到鼓舞后的心情。
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深化主题
夜走灵官峡 第二课时由范文先生网教案频道https://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教学目标 1.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旧社会封建礼教的罪恶本质。
2.学习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塑造人物的方法。
3.体会并理解本文环境描写的作用,理解本文倒叙手法的作用。
教学课时:四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本课时重点理清小说的情节结构,了解倒叙的作用。
一、导入新课:
我们在初中曾经学过鲁迅的小说《故乡》、《孔乙己》,其中由活泼可爱而变成麻木愚昧的闰土,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孔乙己,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我们学习的是鲁迅先生又一篇著名的小说——《祝福》。
二、介绍背景:
《祝福》写于1924年2月7日, 是鲁迅短篇小说集《彷徨》的第一篇,最初发表于1924年3月25日出版的上海《东方杂志》半月刊第二十一卷第6号上,后收入《鲁迅全集》第二卷。
鲁迅以极大的热情欢呼辛亥革命的爆发,可是不久就失望了。他看到辛亥革命以后,帝制政权虽被推翻,但代之而起的却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封建社会的基础并没有彻底摧毁,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他们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宗法观念、封建礼教仍然是压在人民头上的精神枷锁。鲁迅在《祝福》里,深刻地展示了这一时期中国农村的真实面貌。
这一时期的鲁迅基本上还是一个革命民主主义者,还不可能用马克思主义来分析观察,有时就不免发生怀疑,感到失望。他把这一时期的小说集叫做《彷徨》,显然反映了其时自己忧愤的心情。但鲁迅毕竟是一个“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