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第6单元26古代诗词二首课件苏教版.ppt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6单元26古代诗词二首课件苏教版.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部分来自《点拨》 3.赏析“沙场秋点兵”。 【答案】这句话仅用五个字便把雄壮威武的阅兵场面描绘得栩栩如生,预示着激战的开始。“秋”字既点明了出征的季节,也预示了战无不胜的前景。 部分来自《点拨》 4.“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运用了什么修辞?有什么作用? 【答案】这两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生动再现了战斗场面的激烈惊险,进一步刻画了冲锋陷阵、英勇无比的英雄形象,是词人早年战斗生活的真实写照。 部分来自《点拨》 5.“天下事”指什么事? 【答案】收复中原,实现国家统一的大事。 部分来自《点拨》 6.“可怜白发生”,有怎样的深意? 【答案】表达了词人渴望建功立业的愿望和壮志难酬的悲愤。 部分来自《点拨》 【答案】从题材上看是写闻角梦回、连营分炙、沙场点兵、克敌制胜等军营生活情景;从思想感情上看表达的是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从语言风格上看壮丽而不“纤巧”,基调雄壮高昂,如一个“连”字,透出声势之豪壮,军容之整 肃。所以叫作“赋壮词”。 【难点探究】辛弃疾说自己写《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是“赋壮词”,请你结合作品加以解释。 卖炭翁 烧 炭 运 炭 失 炭 宫市掠夺 社会黑暗 翩翩→趾高气扬 把、称、回、叱、牵→蛮横无理 宫吏 悲 苦 对比 梦境:沙场秋点兵 现实:可怜白发生 壮志难酬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卖炭翁》通过记叙一个卖炭老翁辛苦劳动所得最终被宫使掠夺一空的遭遇,揭露了宫市的罪恶和统治阶级的残暴,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通过对梦境中战争场面的描写,表达了诗人收复失地、抗金卫国的远大理想,最后一句回归现实,抒发了壮志难酬的悲愤。 《卖炭翁》 描写生动,多处运用反衬。 全诗运用了外貌、心理、动作描写,生动地刻画了卖炭翁和宫使不同的形象特点。同时多处运用反衬手法,使得作品具有更深刻的思想性。如:“牛困人饥”和“翩翩两 骑”,反衬出劳动者与统治者境遇的悬殊;“一车炭,千余斤”和“半匹红绡一丈绫”,反衬出“宫市”掠夺的残酷。就全诗来说,前面表现希望之火的炽烈,正是为了反衬后面希望化为泡影的可悲可痛。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1.构思层层递进。 全词仅十句,竟描写了看剑、闻角、分炙、奏乐、点兵等多个军营中的生活场景,展现出醉态、梦境、往事、理想和现实等多层境界,真是层层紧扣,环环相生,勾勒出一个爱国志士渴望驰骋沙场,却壮志难酬的全过程,显示了词人运笔驰骤自如,而又章法严谨的特色。 2.虚实描写有机结合。 词人追忆当年抗金的军旅生活,充满了浪漫主义的豪情,而看剑、犒军、点兵、杀敌等,则是在追忆中以虚拟之笔绘成的多彩画面。然而现实并未“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故以“可怜白发生”的警语来点醒,猛然回到眼前,词人将自己的爱国之心、忠君之念、对个人功名的向往和壮志难酬的悲愤表现得含蓄而又强烈。 爱国古诗 1.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宋?文天祥《过零丁洋》 2.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宋?陆游《示儿》 3.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唐?王昌龄《出塞》 4.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唐?李贺《南园》 5.未收天子河湟地,不拟回头望故乡。 ——唐·令狐楚《少年行》 6.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唐?杜牧《泊秦淮》 7.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 ——明·戚继光《马上作》 8.试看天堑投鞭渡,不信中原不姓朱! ——清·郑成功《出师讨满夷自瓜州至金陵》 9.一箫一剑平生意,负尽狂名十五年。 ——清·龚自珍《漫感》 10.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 ——清?秋瑾《对酒》 11.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 ——清?徐锡麟《出塞》 12.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鲁迅 13.四海翻腾云水路,五洲震荡风雷激。——毛泽东 14.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鲁迅 15.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毛泽东 16.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 一、 第一、二问略,第三问这样处理能给读者留下想象和思考的空间,能加深文章的抨击力度,突显文章的中心。 点拨:第一、二问可以结合他的遭遇以及他“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的生活现状来谈,写出他的悲愤、无奈、困惑、茫然等即可。 二、 从题材上看是写梦回闻角、连营分炙、沙场点兵、克敌制胜等军营生活情景;从思想感情上看表达的是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从语言风格壮丽,基调雄壮高昂,因此说是“壮词”。这句话的含义是:白发已生,而收复失地的理想成为泡影。想到自己徒有凌云壮志,而“报国欲死无战场”,便只能在不眠之夜吃酒,只能在“醉里挑灯看剑”,“梦

文档评论(0)

130****866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