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迎风垭隧道左线出口段塌方处理措施
吴晓云
(中冶集团武汉勘察研究院有限公司 武汉 430080)
摘 要 本文首先阐述了迎风垭隧道的工程地质概况,随后介绍了左线出口的塌方过程及状况,详细分析了塌方
的原因,最后重点对塌方 的处理措施进行 了论述 。
关键词 隧道 塌方 原因 处理措施
在隧道施工整个过程中,一旦发生灾害性事故 , 的地表下陷及山体滑动 ,坍塌处至洞 口仅 26m,坍塌
不仅延误工期、大幅度地提高工程费用 ,也会出现对 段 隧道为浅埋段 ,埋深约 10m(图 1)。
人身的伤害;同时,如处理不当,也会遗留工程质量
后患 ,给维修养护工作造成极大困难。所以,如何根
据施工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 ,是隧道
动态施工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
1 工程概况
迎风垭隧道为一座上 、下行小间距 的双向4车
道高速公路隧道,位于湖北省郧县柳坡镇 。隧道长
约 300m,最大埋深 50m。隧道区域为长期风化剥蚀
的中低山地貌区,切割比较浅。根据野外调查 、钻探
和物探等资料 ,隧道区有基岩出露 ,沿线岩性主要为
中原古界武 当 山群第一组 的绢云钠长石英 片岩 图 1 塌 方 段 示 意 图
(Pt2wd1),其间隧道洞身处 即桩号约 K27+100~ 坍塌发生在整个隧道净空面内,塌体 已完全封
K27+240之 问为 白垩系上统 (K2)褐红色砂 砾岩 。 堵住施工断面。地表的塌体深约3m,在地表形成一
该 区地表水主要受降水控制 ,水量随季节变化很大 , 个长约 22m,宽 16m 的漏斗。山体周围存在多处环
地下水主要有浅表层孔 隙水和基岩裂隙水两种类 向开裂 ,长度最大达 10m,裂缝宽度 5~8cm,地表牵
型 。孔隙水主要由大气降水补给 ,基岩富水性较弱 , 动范围约30m。洞顶截水沟 已由于地表下陷产生断
地下水水位随地势起伏而变化 。 裂破坏 ,混凝土发生开裂,裂缝最宽达 15ram。
结合现场地质调查,隧道 出口地段浅层岩体为
全风化绢云钠长石英片岩和砂砾岩的交接地带 ,地 3 塌方原因描述
表为第四纪亚粘土,覆盖厚度约 3~4m,隧道进 出洞 3.1 岩性与结构
口段围岩地质条件弱 ,成洞条件差 ,在施工扰动情况 根据隧道开挖地质编录可知 ,隧道左洞 出口段
下容易发生局部的塌落或塌方。 为绢云母钠长石英片岩和角砾质粉砂岩的交接处 ,
2 隧道塌方描述 岩层产状较 陡,倾 向 30。~35。,倾角为 30。~56。左
右 ;在塌方掌子面左侧有强风化黄褐色角砾质粉砂
迎风垭隧道 自开工 以来 ,由于围岩条件一直较 岩出露 ,主要成分为粉砂 ,泥质胶结 ,含片岩碎块和
差 ,采用三台阶法进行开挖施工 。在隧道出 口左幅
石英 ,呈粉状 、饼状 ,手可捏碎;地表第四系覆盖层较
开挖至 ZK27十102断面时 ,掌子面右侧出现小范围
薄。围岩整体破碎 ,胶结性差 ,强度低 ,遇水易软化 ,
垮塌现象,洞内初期支护大量开裂并伴有掉块现象, 开挖的掌子面揭示 的围岩均呈砂土状 ,指 甲即可产
随后从掌子面开始 向外发生塌方 ,发生 范 围为 生划痕,承载力极低 ;隧道开挖后容易产生较大半径
ZK27+100~ZK27+114段 ,塌方体呈碎块状、粉
的塑性 圈,此时松动围岩压力较大 ,而隧道的支护结
状 ,手捏易碎。洞外地表发生 冒顶坍塌 ,且伴有严重
构此时与荷载不匹配 ,从而导致支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