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基础教程第六章 修改与润饰.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出版社 社文分社 写作基础教程 一、修改与润饰的重要性 修改,指文章写作过程中,作者对其内容和形式进行多方面的修正、改动,直到最后定稿;润饰,指对文章的润色、修饰,润饰也属于广义的文章修改的范畴。 第六章 修改与润饰 第一节 修改与润饰的意义 * 二、修改与润饰的意义 (一)修改润饰可以提高文章的质量 文章不厌百回改。从某种意义上说,文章不是写好的,而是改好的。文章或文学作品是社会生活在作家头脑中反映的产物。文章品味的高低,质量的好坏、感染力的强弱,取决于文章是否准确、鲜明、深刻地反映了社会生活。而要达到预期的写作目的,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反复认真的修改与润饰。杜鹏程在谈到《保卫延安》的创作经验时说:“在工作之余,一年又一年,把百万字的报告文字,改为六十多万字的长篇小说,又把六十多万字变成十七万字,又把十七万字变成四十万字,再把四十万字变成三十万字……在四年多的漫长岁月里,九易其稿,反复增添删削何止数百次。” * (二)修改润饰可以提高作者的认识水平和写作能力 写作活动是一种认识活动,写作过程就是作者准确、深刻地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而客观事物无不具有多重属性。人们认识客观事物总要经过一个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由现象到本质的过程,总要经过多次分析、研究、比较、选择。这种不断地摈弃自己原来不成熟的甚至是错误的认识,不仅要花费很大的精力,而且还得花费相当的时间,比如对某一重大的社会生活、历史事件的认识等。修改润饰的过程,就是纠正、调整作者的思想认识,使之逐渐接近、靠拢以至完全符合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的过程。 * (三)修改润饰能增强作者的社会责任感 毛泽东指出:“我们写文章,做演说,只要像洗脸这样负责,就差不多了。拿不出来的东西不要拿出来,须知这是要去影响别人的思想和行为的啊!”(《反对党八股》)这就从文章所具有的社会功用上强调了作者应具有的强烈社会责任感。一个作者对自己文章中的错误和毛病,敢于大胆针砭,自以为非,“拿不出来的东西不要拿出来”,这是一种对社会高度负责的表现。相反,草率为之,“拿不出来的东西”,硬拿出来,不论于人于己于社会都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一切写作态度严谨的作者,总是以对社会高度负责的精神对待自己的写作,总是对自己的作品反复修改润饰,永不满足。 * 第二节 修改与润饰的范围 修改与润饰的范围,包括思想内容和表现形式两个大的方面。思想内容包括主题和材料,表现形式包括结构和语言等。修改与润饰应着眼于文章的整体和全局,从主题、材料、结构、语言这四个方面去考虑,看文章是否准确地反映了客观现实,是否表达恰当、精美,是否达到了内容与形式的和谐统一。 * 一、修正主题 主题是文章的灵魂,决定着文章的思想价值。主题是否正确、鲜明、深刻,决定着文章思想价值的有无和大小。因此,修改文章首先要在修改主题上下功夫。 (一)主题是否正确 主题正确首先是指主题要符合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能揭示出事物的本质。比如司马迁在他的《太史公自序》中说:“不韦迁蜀,世传《吕览》。”意思是说,吕不韦在受到秦王的处罚,贬谪四川后,《吕览》一书才得以写成并流传于世。然而,事 实并非如此。唐代史学家刘知几在《史通·杂说》中指出司马迁的说法不准确不真实。 * (二)主题是否鲜明集中 首先 ,在一篇文章中应该集中说明和解决一个问题,如果提出的问题太多,就会使文章出现多中心而最终导致无中心的情况。刘熙载说:“旨戒杂”,就是指中心意思不能多,要求主旨“纯一而贯摄”。(《艺概·经义概》)魏际瑞在《伯子论文》中说:“文主于意,而意多乱文。”意多,读者就会感觉头绪乱,不得要领。其次,作者对自己提出的问题一定要有明确中肯的回答,不能含含糊糊,模棱两可。思想认识不鲜明,是造成主题不集中的重要原因。 * (三)主题是否深刻 文章主题的开掘越深,越能准确地反映出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和教育,文章发挥的作用也就越大。因此,修改文章应当对主题反复推敲,力求改肤浅、平庸为深刻、新颖。丁毅同志在《歌剧〈白毛女〉的创作经过》中谈到了作品主题修改深化的过程,他说:“首先在认识这一故事的主题的深切意义上就走过弯曲的路程。开始有的同志认为这只是一个没有意义的神怪故事;有的同志认为可以作为一个‘破除迷信’的题材来写;也有的同志认为应把‘反封建’和‘反迷信’两种主题处理在一个材料里。经过了对这个故事的仔细研究,我们才抓取了更积极的主题意义———表现反对封建制度,表现两个不同社会的对照。” * 二、增删材料 文章思想意义的真实、典型,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材料的真实与典型。对文章材料的修改,总的要求是把散乱的材料改集中,

文档评论(0)

132****929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