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公开课课件.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室中更无人,唯有乳下孙, 孙有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石壕吏》 哀哉桃林战,百万化为鱼。 《潼关吏》 客行新安道,喧呼闻点兵。 借问新安吏,县小更无丁。 《新安吏》 暮婚晨告别,无乃太匆忙。 《新婚别》 子孙阵亡尽,焉用独身完? 投仗出门去,同行为辛酸。 《垂老别》 存者无消息,死者为尘泥。 《无家别》 学习目标 1. 把握诗歌的内容,了解杜甫寓居西南的生活经历。 2.学习叙事和抒情相结合的写法,体会杜甫的诗风。 3.感受杜甫的博大情怀。 朗读课文 回忆情景 焦灼苦痛 无可奈何 忧思难眠 忧国忧民 要求: 读出诗人的愁苦,读出诗人的潦倒,读出诗人的痛心、痛惜、痛苦,读出诗人发自肺腑的祈盼,读出他忧国忧民的博大胸襟。 深情诵读,领悟情感 诵读揣摩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诵读揣摩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诵读揣摩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作者描写风的动词有哪些? 赏析课文 怒号→卷→飞→洒→挂→飘转→沉 刻画了茅草随风飘飞的动态场面,形象表现了秋风 破屋的惨状,流露了诗人内心的痛苦和焦灼之情,也 从侧面写出诗人艰难窘迫的处境。 2.“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可是当时杜甫写作此诗的时候才49岁,为什么用“老”字? “老”其实不是写年龄,而是写心情,揭示了诗 人饱经战乱之苦,是未老先衰、心力交瘁。 3.“归来倚杖自叹息”,请发挥联想说说诗人叹息什么? 一叹自己:年事已高,生活无依,一事无成 二叹百姓:民不聊生,战乱给人民造成的痛苦。 第三节中,哪些词语用得好? “雨脚如麻”的“麻”字说明雨点密集,密密麻麻,很形象。 “冷似铁”中的“铁”字说明被子很陈旧,很脏很冷,很硬,这说明杜甫的生活很困窘。 理解“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句话。 作者推己及人,希望天下寒士都能广居“大厦”,表现诗人忧国忧民的济世情怀。 本文中最能表现诗人高尚情操和博大胸怀的句子是什么?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分析杜甫的人物形象? 表现诗人推己及人、心怀天下、关心民生疾苦、 忧国忧民的博大胸襟和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怀。 拓展延伸 对话诗人 假如我们能够穿越时光的隧道,回到一千多年前,站在诗人杜甫的面前,你想对这位可敬的老人说些什么? 示例:你是茫茫黑夜中的一把火炬,即使身处狂风暴雨中,你依旧倔强地绽放着,始终没有泯灭那善良博大的人性之光,无数人的心灵因你而点亮。 提示:明星、航标、风帆、灯塔、旗帜、丰碑、高山、大海、舵手…… 课外写作: 以秋风卷我屋上茅,群童公然抱茅去为情节的开端,以床头屋漏夜难眠为情节的发展展开想象,将该诗改写成一篇400字左右完整的小说。 课堂小结 伟大的诗人,总是把自己的命运与民族、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在这狂风暴雨无情袭击的秋夜,诗人推己及人,忧国忧民的思想跃然纸上,深深地打动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愿我们永远将其铭记于心,永不忘“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文档评论(0)

jyr022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