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化镁负载型齐格勒-纳塔催化剂的乙烯2f1-已烯共聚体系活性中心及微观机理研究.pdf

氯化镁负载型齐格勒-纳塔催化剂的乙烯2f1-已烯共聚体系活性中心及微观机理研究.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致谢 致谢 本论文是在导师范志强教授的悉心指导和亲切关怀下完成的。范老师渊博的 学识、严谨的治学态度、低调的处事风格、宽容的胸怀让我深深折服,他身上独 特的人格魅力深深感染了我。在学术上,范老师以身作则、一丝不苟,常常告诫 我们,做科研要严谨要诚信;在生活中,范老师给我们原则允许下最完全的自由, 给我们最充分的信任。范老师对我的教导和关怀让我终身难忘,也祝愿老师闰家 幸福、身体安康。 我平时的科研和生活还得到了傅智盛老师关照。傅老师常常和我们探讨科研 问题,也对我的学业和生活嘘寒问暖。他亲切的笑脸和爽朗的笑声总能为我扫除 阴霾,干劲十足投入科研。 在浙江大学学习和生活的这三年中,还得到了许多的老师的帮助,在此我要 特别感谢课题组的徐君庭教授、王齐教授、杜滨阳教授和张兴宏副教授;高分子 系测试中心的徐红老师在测试表征上给予了我很大的帮助;高分子系办公室的王 庆文、楼仁功、王高合、沈通、孟礁、夏雷、楼均勤、廉洁,浙江大学研究生院 周天华、蒋笑莉、张君、王征、郑羹、杨方海、王莉等老师对我研究生阶段生活 给予了无微不至的照顾,在此一并致谢。 课题组这个大家庭有一群兄弟姐妹陪伴在我身边。沈显荣、杨洪瑞、李培源、 张彪、齐美洲、胡洁、蔡俊飞、肖娴、李杰威等师兄师姐,手把手教会了我科研 方法和测试技术;郭寅天、臧丹丹等和我同甘共苦,携手并进;倪夕霞、何峰、 吴安洋、张震、胡晓波、杨朋佳、郭文琦等师弟师妹给实验室带来了无限欢乐, 让实验室充满了欢声笑语。实验室的亲人们让我从书本脱离出来,用心感受到了 实验的魅力。你们就是我的家人,陪伴我愉快地度过了每个春夏秋冬。同时也感 谢课题组其他师兄师姐师弟师妹的陪伴。 f2011CB606001)对本论文工作的资助。 最后,我要把自己万分的爱献给我的父母,感谢你们对我的养育之恩,感谢 你们无私无畏为我付出一切。我不奢求别的,只希望我所做的一切能让你们欣慰、 T 万方数据 致谢 开心,足矣。 当然,本论文尚有许多缺点和不足,敬请各位老师和同学批评指正。 徐涛 2015年1月于求是园 II 万方数据 摘要 摘要 乙烯/洳烯烃共聚物具有极其广泛的应用,而其中超过80%的共聚物由 烯烃的分子量分布及共聚物组成分布变宽。给电子体作用机理、共单体效应等都 是烯烃共聚研究中关键的科学问题之一,但现有理论模型存在许多明显的缺陷, 并未得到足够的实验支持。本文利用烯烃聚合微观动力学研究方法,以催化剂组 成相对简化的Z-N催化剂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其催化乙烯、乙烯/1.己烯共聚 合反应的微观动力学规律、活性中心分布及链增长中心的微观结构,掌握活性中 心的结构、催化特性及其催化聚合反应机理,发展和完善负载型Z-N催化剂的 烯烃聚合理论。 本文首先研究了内给电子体和共单体浓度对乙烯/l一己烯聚合及活性中心分 布的影响,制备不合任何内给电子体和含有内给电子体邻苯二甲酸二乙酯(DEP) 的催化剂,进行乙烯均聚合和1一己烯浓度不同的乙烯/1.己烯共聚等聚合淬灭反应, 发现催化剂中引入内给电子体DEP产生了以下影响(11提高了催化剂的活性,削弱 了活性增强的共单体效应,但从[C+】增加

文档评论(0)

5566www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22115144000002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