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46 ITU-R F.1108-4 建议书
ITU-R F.1108-4 建议书 page 47
ITU-R F.1108-4建议书
保护固定业务接收机免受工作于非同步轨道中的共用频带空间站来的发射标准的确定方法
(ITU-R 118-9和113/9号研究课题)
(1994-1995-1997-2002-2005)
范围
本建议书包含了各种不同的方法,以确定保护固定业务接收机免受工作于非同步轨道(包括高地球轨道(HEO))中的共用频带空间站来的发射标准。
国际电联无线电通信全会,
考虑到
a) 处理某些部分频谱的频率分配问题的世界无线电行政大会(马拉加-托雷莫利诺斯,1992(WARC-92))已经将分配给固定业务(FS)的频谱在共同主要使用条件的基础上也分配给卫星业务使用;
b) 卫星业务可能希望通过非同步轨道中的空间站进行工作;
c) 从非同步轨道中工作和共同同一频谱的空间站来的发射可能会对固定业务接收站产生干扰;
d) 由于非同步轨道空间站来的发射地理上的能见范围相当广阔,要与许多固定业务站进行频率协调可能是不现实的;
e) 固定业务必须满足按性能最坏月份提出的性能要求;
f) 对一个固定业务系统的性能劣化量取决于从可以看到固定系统的所有空间站来的发射所引起的劣化量的总和;
g) 由于非同步轨道的空间站的发射在地球表面产生的功率通量密度可以通过将统计方法应用到计算机仿真的结果的方法来进行研究,
建议
1 制定固定业务系统与非同步轨道的空间站的频率共用规范时要考虑到可以看到地球上任何一点的固定业务站的所有空间站的发射所产生的总功率通量密度;
1.1 应该用约定的带宽内的功率通量密度(W/m2)来规定容许的干扰电平;
2 应该根据如下建议书所提出的原则的统计应用来确定功率通量密度的限值:在数字微波接力系统情况下采用ITU-R F.758建议书规定的原则,而在模拟微波接力系统情况下采用ITU-R SF.357建议书规定的原则(方法待研究);
3 ITU-T G.826 建议书(从它导出了ITU-R F.1397和 ITU-R F.1491建议书)已经对数字微波接力系统提出了更严格的差错性能要求。对这一事实应给予应有的考虑;
4 功率通量密度限值应该要考虑使用该频带的各空间站的轨道参数;
4.1 附件1中的方法可以用于确定工作于圆轨道的空间站的能见度统计;
4.2 应该用附件2中介绍的方法确定由单个或多个空间站的发射所引起的模拟系统的性能劣化;
4.3 应该用附件3中介绍的方法确定由单个或多个空间站的发射所引起的数字系统的性能劣化(见注1);
4.4 可以用附件4中所介绍的方法来确定由单个或多个空间站的发射所产生的对使用分集的数字系统的影响(见注2);
4.5 在估计任何月份中干扰的不均匀性时,应该用附件5中所考虑的问题;
4.6 可以使用附件6中给出的方法去研究接收到功率与噪声和干扰功率之和的比值的累积分布和研究由于单个或多个空间站的发射所引起的相应的衰落储备的损失(见注3);
4.7 附件7提供了一个方法的例子,这种方法能够用于估计使用圆轨道或椭圆轨道(包括高地球轨道(HEO))的非对地静止卫星星座对固定业务空间站的干扰。
注1 — 本建议书中制定的性能劣化的比例(FDP)的规范适用于在多径衰落是信号衰落的主要原因的那些频率上工作的固定业务系统。对于降雨衰减是衰落的主要原因的那些路径,需要进一步研究。按照附件3§4中介绍的方法估计短期干扰的效应的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
注2 — 在3 GHz以下的频率上,一般不用分集。分集在多径衰落是衰落的主要原因的那些频率上最经常使用。
注3 — 在估计短期干扰或在双边会谈中估计干扰的可能性时,可以使用附件6中所提出的方法。
附 件 1
确定一个地面站看在圆非同步轨道中工作的空间站的能见度统计的方法
1 引言
为了制定低地轨道(LEO)卫星和固定业务(FS)系统之间频率共用的规范,对一特定的地面站或位置而言,有必要确定在任何方向上将看到一个卫星的频度和从卫星收到的干扰有多强。本附件的目标是研究出仿真一个LEO卫星工作所必需的方程式,从而做必要的统计。研究结果要有足够的通用性,使得结果既可以用于随机模式,也可以用于随时间变化的模式。
本附件的第2节以惯性坐标系给出了圆轨道中卫星移动方程的研究结果。在§3中,将这些方程变换到对地球固定的坐标系。§4确定从地球表面上的一个位置来看的星下点的方位和距离。§5推导出卫星的仰角和偏轴角的表示式,还给出了试验在地球的一特定位置上面的一个卫星是否可以看到的一个简单准则。
整个研究过程中将右旋球坐标系用于以(r,q,l)表示的地球为中心的坐标。这里,r是离原点的距离、q是偏离北极的角度,l为围绕北极的角度。
2 惯性坐标系中的卫星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