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浅谈语文朗读教学的重要性
(本文获2009年揭阳市中小学语文优秀教学论文一等奖)
惠来县实验小学 方军元
朗读是多种感官参与的以声释意的活动,它是阅读的起点,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要“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
如果语文老师自己不善于朗读,甚至连课文都读得平淡吃力,怎么能带领学生进入文字作品的佳境,去领略文字作品的意味,去追求语言表达的完美呢?其结果,往往会使学生对语文学习感到乏味以及对学习爱好产生转移,更谈不上对朗读有什么兴趣了。
因此,我觉得作为一个语文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朗读教学的重要性。
一、朗读有利于深入体味文字作品,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因为朗读调动了多种感官,所以它加深了朗读者对文章的记忆,且是在享受中自然加深了记忆。叶圣陶先生曾精辟地指出:“令学生吟诵,要使他们看做一种享受,而不看做一种负担。一遍比一遍读来入调,一遍比一遍体会亲切,并不希望早一点能够背诵,而自然达到纯熟的境界。抱着这种享受的态度是最容易得益的途径。”
学生的朗读过程也是广泛吸取语言营养的过程。朗读了大量篇章,多少次朗读、反复地含英咀华之后,很多说千道万也难讲清的语感、搭配习惯、语言规律等问题在不知不觉中就会迎刃而解,“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能驾驭文字”(叶圣陶)。
比如我们学习语文出版社S版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六课《桂林山水》这篇文章:
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我们乘着木船荡漾在漓江上,来观赏桂林的山水。 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玩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船桨激起的微波扩散出一道道水纹,才让你感觉到船在前进,岸在后移。 我攀登过峰峦雄伟的泰山,游览过红叶似火的香山,却从没看见过桂林这一带的山。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到下来。
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再加上空中云雾迷蒙,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让你感到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这篇文章短小精悍,文句优美。它以生动形象的笔触描绘了桂林山水的秀丽风光,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写景佳作。当我们反复品味其中的一词一句时,会感受到文本的语言魅力。
课文的第一自然段仅有两句话,第一句话总领全文,概括桂林山水的奇丽之景堪称天下第一。第二句话用“乘着”、“荡漾”、“观赏”引出了作者对漓江水、桂林山的精彩描写,朗读的时候,我们要对这些词语加以强调性的重音处理:
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我们乘着木船荡漾在漓江上,来观赏桂林的山水。
这样的朗读才能比较准确地表达出作者对将要观赏到桂林山水的美的憧憬。
仔细地品读,对学生进一步阅读、理解文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可以让学生领略到这篇课文作者用词的准确与精妙,自然而然地体会到作者在文字背后表达出来的思想感情。
在第二、三自然段中,作者在表达上有两大特点。这是我们在朗读时要把握好的基调。
第一,作者通过“看见过……玩赏过……却从没看见过……”; “攀登过……游览过……却从没看见过……”这样的句式来告诉我们桂林山水与众不同的特点。
第二,作者用排比法写出了漓江水,桂林山异乎寻常的美。在介绍它们的特点时,在每一个小分句中,作者都用了一个“真”字。把他看到了桂林的山水以后,心中的惊叹、赞美之情表现得更加强烈。我们朗读文章时,对这三个“真”字应注入饱满的激情,充分调动想象力,要把自己、听者引进一个新奇、美妙的境地,做到仿佛身临其境、乐而忘返,更好地体会出作者通过文字传递出来的那份由衷的赞美之情。
久而久之,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自然就会提高。他们不但可以在自己写作时模仿、消化那种文笔,还可以在说话时对照、应用那些词句,出口成章,从而使学生变得思维缜密、情感丰富,文字表达和口头表达越来越准确生动,辞不达意、言不及义的现象就会越来越少。
二、朗读有利于发挥语言的感染力,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
文字语言也有感染人的力量,“爱不释手”、“掩卷遐思”都是被感染的表现。可是,当把文字作品变为有声语言的时候,那感染人的力量应该更强烈,会让人听了为之动容。
前两年热播的有关毛泽东青年时期的电视剧《恰同学少年》中有这么一组镜头:
青年毛泽东和他的同学在高声朗读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
故今日之责任, 不在他人, 而全在我少年。 少年智则国智, 少年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