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 第七专题 制度变迁的过程与方式 第一节 制度变迁的一般过程 第二节 制度变迁中的路径依赖和时滞 第三节 制度变迁的方式 第四节 国家、意识形态与制度变迁 第一节、制度变迁的一般过程 一。诺思对制度变迁一般过程的分析 ①出现潜在利益并且变迁的预期成本小于收益 ②形成“初级行动团体” ,提出制度变迁方案 ③在有了若干可供选择的制度变迁方案之后,初级行动团体对预期纯收益为正值的几种制度变迁方案进行比较和选择。 ④形成“次级行动团体” ⑤初级行动团体和次级行动团体一起努力使新的制度方案得以通过并付诸实施。 二、制度变迁过程的一般模式 认知-组织-设计-实施-验证-修正和完善 ①认知潜在利益,发现变迁机会和条件 ②组织和形成行动团体或变迁主体 ③确定变迁目标,设计和选择变迁方案 ⑤实施制度变迁 ⑥检验变迁,修补和完善新制度 三、制度变迁的主体 1.是否形成有效的制度变迁主体是制度变迁能否实现的关键 能否发动,能否成功。当前中国改革的困境:主体缺失 2.制度变迁中的主体博弈 任何制度变迁都涉及多个利益主体,是一个多主体多重博弈的过程。 博弈状况决定能否变、往何处变、变迁效率 制度变迁主体博弈决定变迁方向图 1。 3.制度变迁主体的行动的逻辑 集体行动中的“搭便车”问题 制度变迁中的“出头鸟”现象 超越“经济人”的变迁主体 牺牲与奉献精神 第二节 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和时滞 一. 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的含义 诺思:为什么不同民族国家会有不同制度模式?为什么低效制度会长期存在? 为什么国有企业改革总是难以走出困境? 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的含义 制度变迁一旦走向某一路径以后,就会产生朝着既定方向发展下去的惯性,并得到逐渐强化。惯性效应,强化效应,甚至“锁入效应”。 路径依赖的两种情形: 积极的路径依赖(良性循环) 消极的路径依赖(恶性循环) 二、路径依赖存在的原因 (1)自我强化机制 来源于制度运行的特征,报酬递增、学习效应、协调效应、适应性预期。 (2)既得利益集团的维护 (3)传统观念和行为习惯约束 (4)“累积循环因果关系”(缪尔达尔) 路径依赖的双重效应 加大制度变迁成本,扭曲变迁路径 制度创新的前提,形成变迁特色 正确认识和对待路径依赖: 诺思:历史是重要的。我们必须知道我们过去的路是怎么走过来的,然后才能正确地去选择我们以后的路该怎么走。 路径依赖理论的意义 路径依赖是对长期经济变化作分析性理解的关键。路径依赖理论能较好地解释历史上不同地区、不同国家发展的差异。 路径依赖理论对于处于经济体制转型过程中的国家来说,显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 制度变迁的时滞 1. 制度变迁时滞的表现 制度变迁的时滞是指在潜在利润出现和使潜在利润内部化的制度创新之间有着一定的时间间隔,制度创新滞后于制度需求。 制度变迁中时滞的表现主要有: 认识和组织的时滞 发明的时滞 菜单选择的时滞 启动与实施的时滞 收益的时滞(阵痛问题) 2. 时滞产生的原因 现存的法律和制度安排约束 有限理性与信息成本 意识形态障碍 利益主体之间的摩擦与冲突 时滞是不可避免的,但时滞、特别是时滞过长将对制度变迁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是。这一是加大了变迁的成本,二是可能造成最佳时机的流失,三是容易造成制度创新的变形。 因此,制度变迁和社会改革需要认真慎重,又需要当机立断,有时需要大力阔斧,雷厉风行。否则,改革就可能在时滞中消蚀或流产。我们不可能完全消除时滞,但需要尽可能去缩短时滞,减少改革的阵痛,加快社会改革的进程。 第三节 制度变迁的方式 一、渐进式制度变迁与突进式制度变迁 二、诱致性制度变迁与强制性制度变迁 一、渐进式制度变迁与突进式制度变迁 1.渐进式制度变迁: 渐进式制度变迁是通过渐次的部分变化逐步实现制度整体变化的方式。明治维新,中国改革,语言。市场 其特点:从部分到整体,方式非对抗、自发、自愿的演进,过渡相对平稳。 变迁阻力较少,可以实现帕累托改进、变迁风险较少。加大变迁的路径依赖和时滞,增添制度创新难度,可能使制度变迁变形甚至夭折 2.突进式制度变迁 也称激进式制度变迁,就是在短时间内、用果断或强制性方式迅速实现制度整体性变迁的方式。革命。苏联东欧巨变。 特点:时间短、强制性、整体性 优势:在保持变迁的完整性、彻底性上有优势。 缺陷:难以真正实现其目标,后遗症严重,社会震动大,风险大,变迁直接成本大。 中俄制度变迁比较 3.评析: 渐进式制度变迁和突进式制度变迁各有特点和比较优势,大的制度变迁过程的局部制度变迁中,常常会交替存在两种形式 采取何种方式取决于: 制度性质和规模:性质单一、规模较小的变迁,可以采取突进式,反之也然;无效制度锁定状态,靠激进打破。 制度变迁的条件:文化、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