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的含混与争论的错位-绵阳师范学院学报.pdf

概念的含混与争论的错位-绵阳师范学院学报.pdf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37卷 第6期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Vol.37 No.6   2018年6月 JournalofMianyangTeachers'College Jun2018   DOI:10.16276/j.cnki.cn51-1670/g.2018.06.004 概念的含混与争论的错位 ———1920年代“二徐之争”的一种再考察 许永宁 (南京大学中国新文学研究中心,江苏南京 210023)   摘 要:1929年的“二徐之争”既是一场关于后印象派画家的艺术论争,又是一场中西美术观念的辩论。从 “惑”的论争开始,徐悲鸿与徐志摩无论是对举办全国第一次美术展览的目的,还是对“艺术”的功能与价值判断都 明显地出现了分歧,而这一分歧不仅来自于二徐的身份与立场的一种错位,更重要的是隐匿在其后的对“艺术”与 “美术”概念的含混认识所导致的分歧。而概念不仅是意义的承载体,更是本质性思维的一种体现。这不仅是二徐 理论论争的原始起点,也是其学术理路产生根本分歧的重要原因。从“艺术”与“美术”概念含混的认识与使用来 说,“二徐之争”不仅反映出“西学东渐”中艺术的接受与传播在中国国内的一般情态,也表现出1920年代的中国在 思想与观念上碰撞与交融的时代特点。 关键词:“二徐之争”;美术;艺术;含混;错位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612X(2018)06-00022-08   1929年4月 10日,国民政府教育部在上海举 哪里?李毅士的“不惑”或许能给我们更深一步的 办了第一次全国美术展览,与艺术品的展出同时出 理解,那就是“悲鸿先生的态度,是真正艺术家的态 现的还有《美展》(三日刊)会刊。向来对于此次美 度。换一句话说,是主观的态度。志摩先生的言论, 展的理论意义重点落在徐悲鸿与徐志摩等人关于 是评论家的口气。把主观抛开了讲话,所以他们双 [1]。这一点似乎将问题的端倪 “惑”的问题的争论,又称之为“二徐之争”。表面看 方的话,讲不拢来” 似对于中西绘画艺术特色等问题的讨论,其往往忽 揭开了一些。可以说,李毅士是十分敏锐的,他对 略了内在逻辑性的差异以及与之相关的学术理路的 “惑”的问题的阐述点明了这个问题的复杂性。但 研究,尤其是对于“艺术”与“美术”这一组基本概念 是,李毅士又是模糊的。其一,从主客观层面分析两 内涵的界定显得含混与模糊,而这成为其论争最初 者的论述,各打五十大板的做法明显地偏离了论争 的理论起点与关键节点。 的核心。其二,对于“艺术家”和“评论家”的定位, 恰恰忽略了两者在共同问题上的立论,将论争扁平 一、含混的概念:从起源到运用的混乱 化和模糊化。 1929年4月23日,徐悲鸿在《美展》第5期上 沿着李毅士的路径,我们不禁要追问,“讲不拢 发表了《惑》的文章,其就“美术”的功用以及中西美 来”的二徐为何还会产生争论,并且不止一回的交 术的特点进行了阐述,同时对塞尚等人的画作进行 锋?其实这中间包含了对潜在性前提的反思:首先, 了批判。同期,徐志摩以《我也“惑”———与徐悲鸿 二徐是在何种立场上的争论?其次,这场争论的目 先生书》为题目的争鸣文章发表,通篇谈论“艺术品 的究竟何在?而对前提的反思与探寻成为本文的理 评”的问题并且为塞尚等人辩护,那么究竟“惑”在 论起点。 收稿日期:201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