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井间地震资料建立砂泥岩薄互层地质模型.pdf

应用井间地震资料建立砂泥岩薄互层地质模型.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06 年2 月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第41 卷 第 1 期 ·综合研究· 应用井间地震资料建立砂泥岩薄互层地质模型 ①② ② ③ 许 丽  刘 磊  吴长双 ( ( ) ) ①中国石油大学 东营 ; ②胜利油田有限公司地质科学研究院; ③胜利油田有限公司物探研究院 摘   要 ( ) 许丽, 刘磊, 吴长双. 应用井间地震资料建立砂泥岩薄互层地质模型.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6, 41 1 : 58~ 61 K 71 井区块是胜利油区垦西油田的主体开发区, 主要含油层段为馆陶组和东营组, 现已进入油田开发中后 期, 仍具有一定的开发潜力。由于受分辨率的限制, 采用常规地震资料难以准确描述井间砂泥岩薄互层横向分 布, 而采用井间地震资料却能获得井间地质目标极为精细的图像。本文利用高分辨率井间地震资料, 在小层精 细对比的基础上, 结合深度域反演剖面, 描述两对井井间薄储层的横向变化, 建立了 71 井区块井间砂泥岩薄 K 互层精细地质模型, 为以后三维精细地质模型的重建、开发层系的进一步调整打下了坚实基础。 关键词 井间地震 油气开发 分辨能力 砂泥岩薄互层 地质模型 下而上发育了下第三系孔店组、沙河街组、东营组和 1 引言 上第三系馆陶组、明化镇组地层, 普遍缺失沙二段和 东一段地层。东三段与沙一段为连续的湖相沉积。从 K 71 井区块是胜利油区垦西油田的主体开发 东二段沉积期开始, 普遍进入湖相萎缩体系域阶段, 区, 它由被断层复杂化的多油水系统的逆牵引背斜 发育了三角洲体系, 沉积物源来自孤岛和陈家庄凸 层状油气藏组成, 含油层系为馆陶组河流相和东营 起两个方向。由于东营组沉积末期构造抬升, 其顶部 组三角洲相储层。该区块于 1981 年 1 月投产, 1988 遭受剥蚀, 缺失东一段地层。自晚第三纪开始, 在区 年6 月转为注水开发, 1992 年进入特高含水期, 目前 域拗陷背景下, 盆地出现整体构造沉降, 发育两次幕 4 累计产油475 ×10 t , 采出程度为 34. 3% , 仍具有一 式拗陷充填, 形成了馆陶组和明化镇组, 并覆盖于所 定的开发潜力。该区块整体构造形态较简单, 目的层 有构造单元之上, 构成区域性超覆沉积地层。由于沉 ( ) 埋深较浅 1350~ 1746 , 由于储层均为砂泥岩薄 m 降速率与物源供给的配置较为有利, 馆陶组发育了 互层, 故开发上采取多层系合采, 导致层间干扰较 多旋回的河流沉积, 始终保持冲积平原环境。 大。若只利用完钻井资料和常规三维地震资料, 则难 以准确地建立精细的井间地质模型、描述井间砂泥 岩薄储层的横向变化及挖掘剩余油气潜力。本文根 据两对井的高精度井间地震资料, 结合精细小层对 比和反演资料, 建立井间砂泥岩薄互层的精细地质 模型, 为下一步重建更加精细三维地质模型, 指导开 发调整, 打下了坚实基础。 2 地质特征 图1 为 71 井区块 2+ 3 顶面构造图。该区块 K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