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经济体制改革.ppt

  1. 1、本文档共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978安徽凤阳小岗生产队的农民冒着政治风险,自发实行了一包到底的责任制。这是人称“包大胆”的小岗生产队的3名队干部。 “大包干大包干, 直来直去不拐弯。 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 剩下都是自己的。 ” 凤阳小岗村农民编的顺口溜 二、改革从农村转向城市 改革在农村取得成功,为继续深化改革打下了基础,改革的浪潮从农村涌向城市。1984 年 10 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随后,城市改革全面展开。 目标: 结果: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产权清晰 权责明确 政企分开 管理科学 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推动了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1993年,中共第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国企改革的目标。 国企改革 邯郸钢铁厂 邯郸钢铁厂 邯钢自行设计制造和安装的连铸机 1992年,党的十四大上明确宣布以此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一)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计划经济体制 市场经济体制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1994年,由于技术装备落后、产品积压、销售困难、资金紧缺,鞍钢被迫停了两座高炉,没停的高炉也放慢冶炼速度。公司靠向全体党员们借资7000万元买煤才勉强避免陷入停产的绝境,职工工资被拖欠两个月,当时有人断言,白给50个亿也救不活鞍钢。 1995年前后的鞍钢,……轧机是20世纪50年代苏联援建的,产量不算小,但品种和质量都满足不了用户的要求,价格比国内相同轧钢厂每吨要低300~500元,产品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仅占6%。   这样的装备生产的产品,计划经济时不用愁,因为有国家包销……   但到了市场经济就不行了,没有人愿意要,销售非常困难,库存大量增加。 长春一汽原来是鞍钢的老客户,可后来鞍钢把它丢掉了。鞍钢人去调查为什么。一汽一位老工人把鞍钢的板材和其他厂家的板材放在一起,说:“你们自己看看,你们的钢板有毛刺,家雀儿都不敢落,怕扎脚啊!” 通过以上的几段材料,你认为计划经济存在怎样的弊端? 是国家用指令性计划来管理一切经济活动 是以市场为核心的经济,一切围绕着市场来进行 不利于调动职工的积极性,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充分调动了干部职工的积极性,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计划经济体制 市场经济体制 鞍钢现代化的生产车间 国企改革后的鞍钢在技术改造中对资金的利用是高效的,一是在技术改造中的投资比别人要节省1/3甚至1/2,二是边改造边生产,没有影响资金的产生与周转,三是从资本市场筹集资金,没有背上沉重的债务负担。鞍钢1995年以来9年每年都有25亿元左右的资金投入新一轮的技术改造,“十五”期间科技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率保持在5%以上。 鞍钢等一系列企业的改革,拉开了国企改革的序幕 练兵营 1.某档案馆有一份20世纪80年代初有关农民收入的抽样调查统计表,观察下表,你认为1978年——1982年农民收入增长的原因是( ) 年份 1978 1979 1980 1981 1982 收入(元) 133 160 191 223 270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D 练兵营 2.改革开放后,安徽凤阳农民咏唱新生活:“吃不愁,穿不愁,腰里别着‘十块头’,又娶媳妇又盖楼。”这应感谢我党哪一政策的实施( ) A.土地改革 B.农业合作化 C.人民公社化  D.家庭联产承包 责任制 D 3.阅读材料 材料1 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 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明代 流传 材料2 凤阳地多不打粮,碾子一住就逃荒,只见 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文 革”中流传 材料3 说凤阳,道凤阳,改革鼓点先敲响,三年 跨了三大步,如今飞出金凤凰。——十一 届三中全会后民间流传的凤阳花鼓词 回答:各段民间花鼓词是在怎样的背景下产生的?从材料2到材料3发生巨大转变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 材料一反映了包括朱元璋在内的历代封建统治者对农民残酷压迫,造成安徽凤阳的贫穷落后。 材料二反映了“文革”期间,“左”倾错误发展到以阶级斗争为纲,造成包括凤阳在内的全国许多地方生产停滞的情况。 材料三反映的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凤阳率先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文档评论(0)

bsy1234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