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论导读教案(11).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画论导读》课程教案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中国画论:第七章:清代画论(下) 授课类型 理论课 授课时间 教学目的或要求: 理解并掌握金农、郑板桥的绘画思想。 教学重点、难点: 金农、郑板桥画论 教学进程(包括基本内容、环节、步骤):教学时数:2学时 教学基本内容: ▲第七章:清代画论(下) ●金农与郑板桥的美术思想 ●金农论画 ●郑板桥论画 教学环节与步骤: 第七章:清代画论(下) 金农与郑板桥的美术思想 出现于乾隆时期的“扬州八怪”,是石涛、八大山人之后在清代画坛上独放异彩的画派。他们敢于突破前人的规范,要求艺术体现自己的思想情感,要求艺术有自己的面貌,这种革新创造的精神,可以说是明代反封建礼法、提倡抒写性灵的徐渭思想的发展和清代中叶要求个性解放思想的结合,对当时对后世都有影响。金农与郑燮在创作上是这一画派的代表人物,特别是在阐明这一画派的艺术主张方面更是如此。 金农与郑板桥除书画外,对诗、词、曲也有研究,有多方面的艺术成就。两人在思想情感上在艺术观上都志同道合。他们没有系统的绘画理论专著,其思想见解留存于画跋中。他们的出自真情实感而文词生动的画跋,引人喜读,发人深思,实在堪称中国画题跋的高手。它比清人有些成本的著作,对我们考察、研究当时的美术理论要有益得多。 金农论画 扬州画派的作者从取材内容看,着重表现的是反映自然美的花卉画,多数画家是专攻这一门的。金农与众不同,他涉及的范围比较广,人物、肖像、马、花果、山水等都画。金农在五十岁左右开始画画,这样多能是难得的。他的渊博学识在当时画家中也是少有的。金农的画跋有一个特点,就是在他谈自己画的某种题材内容时,常常涉及到这门绘画的开创者、历来的善长者以及他们是如何表现的,等等,因此有史论因素。他在七十三岁自画像写的一段题记就是一例: 古来写真,在晋则有顾恺之为裴楷图貌,南齐谢赫为濮肃传神,唐王维为孟浩然画像于刺史亭,宋之望写张九龄真,朱抱一写张果先生真,李成写香山居士真,宋林少蕴画希夷先生华山道中像,李士云画半山老人骑驴像,何充画东坡居士真,张大同写山谷老人真,皆是传写家绝艺也。未有自为写真者,惟《云笈七谶》所载,唐大中年间,道士吴某引镜濡毫自写其貌。予因用水墨白描法, 自为写三朝老民七十三岁像。衣纹面相作一笔画,陆探微尽其师之。……(《美术丛书》,以下引文同) 这段介绍中国古代肖像画简况的文字,是古今的画史中都没有的。当然不能说金农已经把中国古代肖像画创作概括无遗了,可是这一简短内容,非博览博识的人是写不出来的。金农不止一次自我写貌,从遗留下来的作品看,他的线描表现力很强,将一个倔强、质朴的老人的性格画得颇为生动。 见于画跋中的金农的艺术思想,有两点值得叙论:一是他的不趋时流的“独诣”精神;一是他的抒发个性解放的思想。 不趋时流的独诣精神 “扬州八怪”,怪就怪在这一画派的作者坚持与拟古主义者相对抗,从当时流行的艺术潮流中开辟自己的道路。金农的不趋时流的独诣精神是“扬州八怪”的共同的艺术纲领。他说: 先民有言,同能不如独诣。又曰,众毁不如独赏。独诣可求于己,独赏难逢其人。予画竹亦然。不趋时流,不干名誉,丛篁一枝,出之灵府。…… 同能,指各人从事一种艺术,大家都那样干;独诣,指自己另开辟一种艺术,走自己的路子。一般说,艺术作品应该让广大群众喜闻乐见,艺术家应该努力获得众赏而不是独赏;但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在某种艺术思潮占居统治地位,象拟古主义者在清代风靡之际,王翚居然被视为“画圣”,众赏的绘画就不一定是有价值的艺术了。但从另外一方面说,艺术创作总要跟读者发生关系,是希望得到众赏还是众毁,这对画家来说,是不能不考虑、抉择的问题。金农的画在当时虽不能说遭到众毁,赏识者却不多。他在一幅画梅的题跋中写道:“近来老丑无人赏,耻向春风开好花。”尽管无人赏,他也不改变画风去迎合世人。晋代的王廙教诲他的侄子王羲之学书画要“行己之道”,走自己的艺术路子。王谢家族是当时地位很高的贵族,他们的书画与谋衣食之道无关。扬州画派则多是以卖画为生的画家,他们的画无人赏识便要牵涉到生计问题了。金农曾托金陵的友人袁枚卖灯画,袁枚回信说:“奈金陵人但识鸭?耳,白日昭昭尚不知画为何物,况长夜之悠悠乎!”在多一层经济贫困的情况下,金农仍然“不趋时流,不干名誉”,坚持画他那“出之灵府”的外拙内秀的绘画,这是有志有识有胆的艺术家才能做到的。 抒发个性解放的思想 金农画自然物,常常是借物抒情,借题发挥,比如他曾用朱色画竹,为的是“令观者叹羡此君虚心高节,颜如渥丹也”。以朱易墨不是色彩上的立异,而是要在虚心高节的君子美德上更增加红光焕发的青春神情。他的借物抒情的艺术思想,特别鲜明地体现在他通过画马所抒发的个性解放思想.这一点是具有时代特征的,因为在“扬州八怪”之前,没有画马者有这种寓意的。 金农说他画马是“

文档评论(0)

153****959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