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介入治疗的发展史 2015年1月 介入放射学(Interventional Radiology)一词由 Margulis 早在1967年首次提出。 —早期探索阶段— 1898年,Hasher、Morton 在 Roentgen 发现X线不久,即用石膏作造影剂开始尸体 动脉造影研究。 1910年,Franck 和 Alwens 进行了狗、兔的动脉造影试验。 1923年,Berberic 使用溴化锶注入人体血管进行造影。同年 Sicard 和 Forestier 用溴罂子油做静脉造影也获得成功。 1924年,Brook 用碘化钠做了人体股动脉造影。 1929年,Werner Frossmann 成功地将导管从自己的上臂静脉插入右心房,首创了心 导管造影术,并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奖。 1941年,Farinas 采用股动脉切开插管做腹主动脉造影。 1951年,Bierman 用手术暴露人体颈总动脉和肱动脉的方法做选择性的内脏动脉造影 ,并进性了第一次动脉灌注化疗。 1953年,瑞典放射学家 Seldinger 首创了经皮动脉穿刺导丝引导插管动脉造影法, 成为介入放射学的基本操作技术。 —成熟发展阶段— 1962年,Newton 首先采用栓塞血管的方法治疗脊椎血管瘤。 1963年,Nusbaum 采用动脉内灌注血管收缩剂治疗消化道出血获得成功。 1964年,Dotter 使用同轴导管技术,成功地为一例下肢坏疽的妇女进行了血管成形 术,标志着介入放射新技术的开始。 1965年,Sano 用导管成功的栓塞了脑动静脉畸形。 1967年,Porstman 报告了非外科手术方法堵闭动脉导管。 1974年,Gruntizg 发明了双腔球囊导管进行血管成形术。 七十年代后期以来,介入放射学有了飞速发展,逐步成为一门独立的专业学科,并且 已经分化出一些分支:如心脏介入放射学、神经介入放射学、肿瘤介入放射学等。 介入放射学(Interventional Radiology) 一词由Margulis于1967年首次提出。是二十 世纪七十年代后期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边缘性学科。它是在医学影像设备的引导下,以 影像诊断学和临床诊断学为基础,结合临床治疗学原理,利用导管、导丝等器材对各种 疾病进行诊断及治疗的一系列技术。即:在影像医学(X线、超声、CT、MRI)的 引导下,通过经皮穿刺途径或通过人体原由孔道,将特制的导管或器械插至病变部位进 行诊断性造影和治疗。或组织采集,进行细胞学细菌学及生化检查。 就其涉及的临床范围而言可分为: 1、肿瘤的介入诊疗学。 2、非肿瘤病的介入诊疗学。 3、心脏及大血管疾病的介入诊疗学。 4、神经系统疾病的介入诊疗学。 就介入诊疗技术而言可分为:血管性介入技术和非血管介入技术两大部分 1、血管性介入技术: (1) Seldinger技术 (2) 选择性和超选择性血管插管技术 (3) 经导管血管栓塞术 (4) 经导管局部药物灌注术 (5) 经导管腔内血管成形术 (6) 经皮血管内支架置放术 (7) 经颈静脉肝内门腔分流术 (8) 经皮血管内异物和血栓取出术 (9) 选择性血样本采集术 (10)经皮血管内导管药盒系统植入术 (11)心血管瓣膜成形术 (12)射频消融术 (13)选择性血管造影术和药物性血管造影术 2、非血管介入技术: (1) 经皮针吸活检术 (2) 经皮局部药物注射术 (3) 经皮穿刺内、外引流术 (4) 经皮椎间盘切割术 (5) 内支架置放术 (6) 输卵管再通术 (7) 肺大疱固化术 (8) 腹水-静脉转流术 (9) 脑积水-腹腔或静脉转流术 (10) 经皮胃造瘘术 (11) 电化学治疗术 (12) 结石处理技术 (13)“T”型管置换术 — 国内外近期介入热点— (1)针对血管闭塞性病变的经皮开通(PTA或PTA+支架)的远期疗效的状况欠佳:血管 内照射(常规内、外照射和β-粒子发射支架)已显示出令人兴奋的前景,但方法、剂量和 远期反应仍需究血管细胞生物学尤其是内皮细胞在血管病变和动脉粥样硬化中的研究发 展迅速,但结果仍不明朗。在血管生成领域成果众多,如大量内皮生长因子可促进血管 生成,有关这些因子的基因转化治疗下肢缺血己试用于临床。促进这些反应的药物和/ 或血管内器械将有深远的应用前景;局部腔内灌注方法也有望提高远期疗效;新型动脉 支架-移植物的研究及其临床应用可望提高复杂性动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