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关于日本政治的一点思考
【摘要】如何理解给中华民族带来过深重灾难的日本政治是最值得中国人关注的课题之一。然而历史的耻辱和现实的差距使不少中国人在面对和思考日本时,往往冲动超越理智,情绪甚于平静。本文尝试从等级制度,明治遗策,靖国神社等问题的某些方面解读日本政治,这对客观理解中日关系是有裨益的。
【论文关键词】 等级制度明治遗策 靖国神社 新思维
等级制度
日本人对人际关系以及国家间关系所抱的整个观念都是建立在对等级制度的信赖之上的。 尊王攘夷即还政天皇,驱除夷狄的战斗口号把日本引入了近代世界,为明治维新来开了序幕。然而在明治政府掌权的政治家却极力反对任何在日本废除等级制度的想法,这场改革应运而生的是天皇重新被置于等级制度的风口浪尖,但这并非意味着改革的软弱与妥协。恰恰相反,明治政治家们的改革目标是被再三权衡,趋利避害之后才最终登上历史舞台的。
19世纪80年代,日本掀起了学习学习西欧政治体制的热潮,伊藤博文派代表团携酝酿已久的英文宪法远赴西欧听取大家之言。其中,英国的斯宾塞就日本面临的诸多问题给出了具体建议并以书面形式转交给了伊藤。 关于等级制度的问题,斯宾塞写道,在日本传统社会结构当中有对民族幸福无比有力的基础,因此务必加以保存和培育。他特别强调对长上(长辈,上级)服从与忠诚,并认为这种绝对服从和上行下达的统治方式能带领日本民族踏实地向前迈进而且可以规避那些在个人自由主义思潮盛行的国家里不可避免的困难与灾难。对于这样的确认,明治政治家欣然接受,等级制度在日本的延续业已成为定局。在这里我要直接深入探究的并不是日本政治家如此信赖等级制度背后的原因或者说日本社会当中留存已久的等级制度到底隐藏着怎样的独特性而是要了解日本的等级制度在明治维新之后对日本乃至世界历史进程的影响是什么。
简而言之,等级制度的确立使日本人对自己定位失真以及由于扩张失败造成的感情透支给日本在后来的历史进程中遭遇惨痛失败埋下了伏笔。
日本沉没与明治大帝之遗策
日本地缘环境决定了日本近代的对外扩张。过度扩张导致日本沉没,而沉没又缘于带有浓烈乌托邦色彩的明治大帝之遗策。
日本地缘板块深嵌亚欧主体板块国家中国,俄国,乃至美国中间。这种天然的夹层形态迫使日本难以形成强烈的地缘归属感,日本人也不愿意接受这种天然矮人 的附属角色。特别是在1853年美国下关叩关逼迫日本开国以后,日本国内阶级矛盾尖锐,农民武装斗争日益频繁。面对内忧外患的局势,为了改变这种低人一等又受制于人的残酷局面,明治维新便成了历史的呼唤。明治维新对于日本历史进程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其中最具灾难性的后果是提出了与日本国力极不匹配的国家目标,论文进而将只有老鼠身材,其力量又不足以承接扭转乾坤的重任的日本送上称霸世界的不归快车。
笔者认为近代日本等级制度的精髓突出表现在对内各个阶层要严格恪守本分,各司其职并且也是最核心的无条件誓死效忠天皇;对外则是开拓万里波涛,布国威于四方。 侵略扩张。这两种极端最终以武力扩张的方式进行暴力的对外输出,日本人期待像德意志一样用铁和血改变日本的骨骼结构,即扩大日本的地理版图,进而摆脱内外交困的逆境。孰不知明治大帝之遗策本身就是个先天不足的畸形儿,其根源就在于地缘政治资源万分不足的日本根本就不足以支撑这一超越日本国力极限的国家目标。也尽管日本统治者可以绞尽脑汁让无辜民众誓死如归的为天皇卖命。
其实早在1936年,广田内阁举行五相会议决定《基本国策纲要》时就曾提出过稳步地海外扩张,谋求皇道精神的实现的政策。如果在二战前期日本真的能像广田建议的那样有意识的放慢扩张的步伐并转而积极消化吸收从侵略扩张中掠夺的成果,那么在天皇等级威严的召唤下为实现明治之遗策,疯狂而野蛮的日本武士或许还有做最后殊死一搏的空间与资源。但是,最终的结果是大和民族非但没能回光返照,反而为二战最终结束演绎了一出日本沉没式的悲剧。
六十年 遗策结
如果说德国威廉二世的外交政策是在背离铁血宰相俾斯麦地区性守成外交原则后出现的,那么日本的世界扩张意识则是从明治那代人的基因中传下来且至今未变的。
从这一逻辑起点出发,就完全可以解释六十多年过去了,德国的领导人可以屈膝下跪在二战纪念碑前向世界世界人民认罪并且在德国民族精神中摒弃纳粹思想坚定不移。而日本则死不放弃对靖国神社的参拜以及明治大帝之遗策的扩张情结。
在新世纪,日本社会的精英对遗策的的千千结与民族彷徨感纠结在一起,自认为在痛苦的探索中找到了对明治目标的精神寄托靖国神社。或许这是日本民族文明自身的无奈,但对世界爱好和平的民族尤其是中华民族的感情绝对是极大地伤害。原因在于任何一个民族要开辟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就必须要找到一个能凝聚人民正统信仰的集合点,只有在强烈的民族认同感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