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英汉颜色词隐喻认知的对比.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摘要:由于认知的共性,英汉民族在色彩词的认知上具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但是受各种外部因素的影响,它们对于颜色词的认知又呈现出各自独特的个性。本文通过对比分析,展示了英汉民族颜色词的隐喻异同,并进一步探讨了产生差异的原因。 关键词:英汉;颜色词;隐喻;认知 Abstract:Due to the cognitive commonness,considerable similarities can be easily perceived in the cognition of color word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But affected by various non—physical factors,the cognition shows unique characteristics respectively. By comparative analysis,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for metaphorical use of color words in the two languages are displayed. And the reasons for such differences are further explored. Key words:English and Chinese;color words;metaphor;Cognition 一、颜色词与隐喻认知 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不是语言的表面现象,而是深层的认知机制。其核心并不在语言本身,而在于通过了解一个语义域(domain)的经验,来认识另一截然不同的语义域 ,即一个由“来源语域” (source domain)到“目标语域” (target domain)的“映射” (map—ping)。 在人类语言中,颜色词表现出独特的魅力,令人刮目相看。颜色并非物体本身固有,从科学的定义来说,它是由物体发射、反射或透过一定光波所引起的视觉现象,即人眼通过借助物体表面所反射的光的程度获得的色觉。正是由于颜色的这种特性,在人们对这种自然现象进行描绘时,不得不借助于具体可感的实物,这就是常说的“借物呈色”。比如汉语中的“橘黄”、“草绿”;英语中的“snow white”、“sky blue”。人类认知发展到高级阶段后,开始由“借物呈色” 发展到“托义于色”。[3]人类用颜色域的经验或感知去理解表达其它经验域的事物或者概念,颜色隐喻因此而产生。比如,汉语文化中的红色源于古代人们对太阳的一种本能依恋和崇拜,因为烈日如火,其色赤红,给人温暖,与人光明。后来对红色的认知经验被映射到其它非颜色领域,红色的喜庆和吉祥之意油然而生。喜庆的日子要挂大红灯笼;男婚女嫁要贴大红“喜” 字;热闹的地方叫“红尘”;生意兴旺叫“红火”。而在英语中,红色被认为是“血”与“火” 的颜色。这一认知经验映射到其它经验域,便产生了“残酷”、“狂热”、“血腥”、“灾祸” 之意,如“red hands”(血腥的手,杀人的手)、“red headed”(狂 怒的)、“red ruin”(战祸)、“red battle”(血战)等词便是由此产生的。可见,人类对颜色的认知是人类对外部世界认知和经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最基本的认知范畴之一,对颜色词的研究是探讨语言与认知关系的一座桥梁。 本文旨在通过对比分析,展示英汉民族颜色词隐喻异同,并进一步探讨产生各种差异的原因。 二、英汉颜色词的隐喻认知共性 1.具体颜色词呈现隐喻共性 由于人类具有相同的生理机制和视觉神经系统,对颜色刺激的感受从理论上讲应无质的区别,由此而产生的比喻有相近之处实属情理之中。比如在西方文化中,黑色(black)是基本的禁忌色,象征魔鬼、邪恶、痛苦与不幸。因此黑色用在比喻中总是给人一种可怕的,甚至邪恶的感觉。如: “black mail” (讹诈,勒索)、“black words” (不吉利的话)、“a black letter day” (凶日,倒霉的日子)、“black art” (妖术)、“black—hearted”(黑心肠的,歹毒的)等。在汉语中,黑色的隐喻义跟英语非常相似,派生词总是与坏的、不光彩的、不幸、灾难、邪恶等意义相联系。例如, “黑帮”、“黑名单”、“黑市”、“黑店”、“黑幕”、“背黑锅”等。由此可见,中英两种文化中,人们对黑色的认知比较相似。 又如绿色,隐喻“和平”、 “友善”、 “希望” 和“生机”。无论是在英语或者汉语中,绿色这一象征意义都是一致的。如世人公认的和平象征,是一只口衔绿色橄榄枝的鸽子。同时,绿色又是植物王国的颜色,使人联想到大自然的和谐与宁静,隐喻“生命” 和“青春”。英语中有“green old age”(老当益壮

文档评论(0)

男孩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