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朱湘与徐志摩诗歌翻译比较研究
余秋兰
安庆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摘要:
五四文学变革中的诗歌翻译与白话新诗的创作和发展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同为 新月派的代表人物,朱湘和徐志摩在其短暂的人生中都有着丰富的诗歌翻译活 动。相同的时代背景和独特的个人气质使他们在诗歌翻译目的、选材、译诗的形 式和语言等方而既有相似之处,也存在差异。他们的译介活动对中国新诗的形成 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朱湘;徐志摩;诗歌翻译;翻译目的;翻译策略;
收稿日期:2017-01-12
基金:安徽省教育厅高校优秀青年人才支持计划一般项目(gxyq2017028)
A Comparative Study of Poetry Transla tion Bet ween Zhu Xiang and Xu Zhimo
Yu Qiulan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Anqing Normal
University;
Abstract:
The pocty tremslation in May 4th literature revolution has intimatc relation with the creation and developmcnt of vcmacular new poems. ZHU Xiang and XU Zhimo, as important figures of The New Moon School, devote their short life to the translation of a large number of foreign peotry.
Given the same historical background and different personal temperament, there ar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as for their translation motivation, poetry-text seiection and the form and language of the traslatcd poetry. Their translation has played a great role in forming and developing Chinese new poetry.
Keyword:
Zhu Xinng; Xu Zhimo; Poetry Translation; Translation Motivation; Translation Strategies;
Received: 2017-01-12
五四时期的屮国诗坛上涌现了一大批有才华、有成就的诗人兼诗歌翻译家。他们 在进行口话新诗创作的同时,积极投身于外国诗歌的译介活动。同属新月派的朱 湘和徐志摩,就是其中两颗耀眼的星辰。然而,让人扼腕痛惜的是,这两位才华 横溢的诗人的牛命分别止步29岁和35岁。采湘与徐志摩的牛活背景、情感经历、 品质气质和审美趣味有很大差别。虽然,他们之间发生过一些不愉快的事情,但 是徐志摩出自内心对朱湘的诗的欣赏,对朱湘始终是大度的。朱湘在得知徐志摩 飞机失事而离世时,写了一首悼诗《悼徐志摩》,表达对死者的哀悼和对中国新 诗未来的悲哀。
朱湘和徐志摩都接受过东西方两种截然不同文化的熏陶,是新格律派译诗的大 力践行者。两人都十分热衷外国文学的译介,他们的译介对中国新文化运动及我 国口话新格律诗规范的建立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本文结合两者所处的社会文化背 景和个人的教育、情感、生活背景的异同,运用描述性研究方法,分别从翻译目 的、翻译选材及译诗的形式与语言选择等角度,对两位译者的诗歌翻译活动进行 较为系统的对比研究,探讨二者的差异和共性。
一、翻译目的:借鉴西方诗歌创作白话新诗复兴中国诗学
五四时期的诗歌翻译承载着政治诉求和诗歌自身发展的两种使命。但从总体上看, 当时的知识分子以满足前者为主导,主要翻译或转译富有战斗精神的现实主义 作品或积极的浪漫主义作品,因为他们“要从外国诗的民主主义、爱国主义和人 道主义精神中获得鼓励和安慰” in。如拜伦的《哀希腊》就被梁启超、苏曼殊、 马君武、胡适、胡怀琛、柳无忌等诗人重复翻译,而原诗的文学性成为一个次要 的因素。后来,新月派的代表人物如闻一多、徐志摩、朱湘和梁实秋等人,对文 学翻译,特别是对诗歌翻译所秉持的理念,更多地摆脱了政治的束缚,转向对 译诗的艺术木质的重视,希望借助诗歌翻译促进中国诗学革新。
朱湘在《说译诗》一文中明确指岀:译诗可以使诗人在感性和节奏上得到新颖的 刺激和暗示;译诗的目的是通过介绍西方的真诗,并将它们作为参考,來研究同 我国古代诗学昌明时代的佳作,从而找出我国诗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