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中国农业现代化论析.ppt

  1. 1、本文档共6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讲 中国的农业现代化 2.富裕农民的雇工经营 富农产生的历史条件——商品经济基础上农民的分化 富农所有的土地数量较多,质量较好; 富农家庭人口和劳动力较多; 拥有较多较好的生产工具和较充足的流动资金;经常依靠剥削雇佣劳动为其生活来源的一部分或大部分 第三讲 中国的农业现代化 3.新式农垦企业 19世纪末、20世纪初兴起并在其后有所发展的农牧垦殖公司和农场,是一种值得重视的新的经营方式。 (1)产生的历史条件 大量官荒存在与清末放垦准备了必要的物质条件;大量无地少地的农民成为主要劳动力来源;近代工商金融事业的发展;政治环境的影响。 第三讲 中国的农业现代化 (2)农垦公司类型 一是非生产性垦务公司;二是自垦和出租双重业务的公司;三是主营园艺、毂树以及饲养或生产牛奶、蜂蜜等小公司 (3)发展的大致情况 1912-1920年,迅速发展时期。据北洋政府农商部统计,到1912年注册的农垦公司共171家,资本额6,351,672元,这一时期投资额由600多万元增加到4000多万元,增长约5.5倍。 1928 -1934年历年农林公司注册家数及资本额统计 (1934年数字系1-6月) 年份 家数 资本额千元 年份 家数 资本额 千元 1928 4 130 1932 2 130 1929 7 1629 1933 4 224 1930 6 211 1934 3 160 1931 4 310 第三讲 中国的农业现代化。 我国新式农垦事业,从20世纪初到1949年,发展十分缓慢 据国民党农林部垦殖司统计,农垦公司、农场所有垦地1400余万亩,仅占当时全国总耕地面积146万8220千亩的1%左右,其中官营占95%,民营占5%。 成绩与作用:引进新式农业组织,筹集农业资金;开垦荒地千万亩以上,每年生产农作物折合粮食14亿斤,棉花700万担,可解决140万人的吃饭,7000万人的穿衣问题;安置280万流动人口就业;引进新式农机具和农业科技;培训出一些农业科技管理人才。 第三讲 中国的农业现代化 农业资本主义成分微弱及其原因 农业资本主义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抗战前夕为10%左右,全国解放前夕为8.5%左右。 不发展原因分析,请同学们思考。 * 世界各主要国家人口密度(每平方英里人口数)1934年 国别 人口密度 国别 人口密度 比利时 荷兰 英国 日本 德国 意大利 瑞士 匈牙利 葡萄牙 法国 印度 702.7 622.4 508.7 642.1 365.2 355.9 259.8 227.6 201.7 197.1 195.3 罗马尼亚 保加利亚 西班牙 中国 埃及 美国 墨西哥 苏联 巴西 阿根廷 加拿大 166.8 152.8 125.9 105.2 68.2 41.7 23.8 20.5 14.2 11.4 2.8 澳洲 2.3 中国各省人口密度相差悬殊 30年代前半期中国各省市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人口数) 地区 人口密度 地区 人口密度 东北四省 河北省 北平市 天津市 山西省 陕西省 甘肃省 宁夏省 青海省 新疆省 江苏省 上海市 南京市 浙江省 全国总计 25.28 203.74 2983.33 13296.68 71.74 49.99 16.69 1.38 1.63 1.53 336.77 4147.55 2073.47 204.89 38.76 杭州市 福建省 安徽省 山东省 河南省 湖北省 湖南省 江西省 广东省 广西省 四川省 云南省 贵州省 西藏 259.54 99.03 153.51 244.03 198.24 117.48 121.21 93.59 143.06 58.58 92.73 29.59 39.13 0.85 第三讲 中国的农业现代化口密度 中国人口密度的这种不平衡,大体决定了东南与西北农业发展的不同方向。东南部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发展多种经营为主;西北部则以扩大耕地面积,发展畜牧业为主。近现代中国东南和西北部农业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大体如此。 中国东南部人口密度远大于西北部,反映了中国农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这种状况,是由自然条件(地形、雨量等)、社会经济和历史条件造成的。 (六) K.C.Yeh人均耕地面积估计 年别 人口 (百万) 耕地 (百万市亩) 人均 耕地面积 光绪十九年 (1893) 385 1240 3.22 民国二年 (1913) 430 1360 3.16 民国二十二年 (1933) 503 1534 3.05 1851—1949年人均耕地面积统计 年代 人均耕地面积(亩) 农民人均耕地面积(亩) 农户平均耕地面积(亩) 1851 1910 1936 1944 1946 1949 1.79 3.19 2.96 3.07 3.10 2.71 1.88 3.18

文档评论(0)

a1335558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