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隔绝的天堑.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南北隔绝的天堑 第3期 2011年5月 吉林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JilinNormalUniversity(Humanitiesamp;SocialScienceEdition1 No.3 Mav.2011 doi:10.39696.issn.1007-5674.2011.03.006 南北隔绝的天堑文化传播的走廊 关于渤海海峡历史作用的思考 张士尊 (吉林师范大学东北史地研究中心,吉林四平136000) [摘要】渤海海峡把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隔开,成为东北与中原的自然地理边界.在历史上.当它与政治边 界重合的时候,就成为隔绝南北的天堑,严重影响到中原文化的传播;而当政治边界越过它的时候,就成为沟通南北 的便捷通道,促进中原文化的传播. [关键词]渤海海峡;政治边界;文化传播 [中图分类号】K825.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674(2011)03—0019—04 就一般意义而言,渤海海峡是中原与东北的地 理边界.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地理边界与政 治边界和文化边界的关系可谓错综复杂.很难梳理. 故本文仅从政治边界和地理边界重合,政治边界超 越地理边界与文化传播的关系,对渤海海峡的历史 作用做点思考. 一 ,渤海海峡——中原与东北的地理边界 东北南部环绕着黄海和渤海.是中原北上和东 北南下的天然障碍.特别是渤海,把辽东半岛和山东 半岛隔绝开来,成为东北与中原之间鲜明的地理界 限.尽管东北南部与河北,山东在气候,植被和动物 群等诸多方面没有太大的差异,甚至有的地理学家 干脆把辽河流域划归华北.但由于渤海的阻隔,人们 仍然习惯于把渤海以北称作东北地区. 东北是个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从中原进入东 北有两条路可供选择,即走陆路经辽西走廊,走海路 经渤海海峡.渤海海峡介于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之 间,在辽东半岛南端旅顺和山东半岛北端蓬莱之间. 直线距离只有100多公里,而从旅顺西南老铁山到 蓬莱东北蓬莱角,距离会更近一些.渤海海峡中分布 着形如珠链的庙岛群岛,其主要岛屿大黑山岛,北长 山岛,砣矶岛,南长山岛,大钦岛,小钦岛,北隍城岛, 南隍城岛都有很好的港湾,均可泊船.而北隍城岛到 旅顺口只有40多公里,其间形成的老铁山水道还不 到英吉利海峡(39公里)宽度. 因渤海在山东的北方和东方.古人称其为北海 或东海,又因其浩瀚无边,也称其为沧海.在轮船没 有使用之前,帆船跨越海峡要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 如气候,风向,洋流等等,而其中最为主要的是风,因 此,古代谈海的着述无不把风信作为重要的一节.如 《山东海疆图记》风信中就写道:海道之险日痴 风,日黑风.黑风,痴风之作,连日怒号不已,四方莫 辨.黑风则天色晦明,不分昼夜.春夏之交.大风有海 沙云起,谓之飓风,今人亦谓之风潮.此书引用《沂 州府志》记载:明时倭寇犯东境,每视风之所之,大 抵冬春多飓风,不堪渡,风候不常,难以准定.乃三月 至五月,东南飚动,且积久不变,倭可乘风而至.夏秋 之交,风渐恶,又不可至.九十月小阳,届令倭亦可 来.是以防海者,以三四五月为大汛.九十月为小汛, 故舟行者往西以仲春,往北以仲夏,往东以仲秋,往 南以仲冬.【t】卷渤海海峡位于山东北部.受季风气 候影响,情况与此类似.不管风向如何,跨海都不是 件容易的事情.故前人写诗提到:忽登万斛舟,如踏 长鲸背.寄身人无涯,旷览乾坤态.潮动风色道,棹急 云光碎.潜随元气游.迥出人境外.千山相簸扬.六合 欲横溃.『ll卷,把生命托付给自然.字里行间表现 出的都是无奈.明朝初年和末年,朝鲜使臣路经渤海 海峡,逆风要等待,大风要等待,无风更要等待,故在 《朝天录》和《燕行录》中留下众多的待风诗,从而 表现了作者的苦恼和无奈.比如洪武末年权进《留蓬 莱驿待风》中就写道:乡程连海北,邮船过山东.寂 寞空消日,淹留致阻风.马蹄尘未拂.雁足信难通.济 险当终吉,操心要固穷.【2】等待固然焦虑,但相对于 那些因渡海而倾覆,漂没的船只和死亡的人们来说, 简直算不了什么,只是后者失于记载罢了. 渡海虽然存在着种种艰难和凶险.但宽度不大 [收稿日期]2011-_o3—20 [作者简介]张士尊(1956一),男,辽宁台安人,吉林师范大学东北史地研究中心教授,历史学博士,研究方向:东北历史地理. 一 19— 的渤海海峡也给中原与东北的往来提供了便捷的交 通.辽东半岛与山东半岛之间的庙岛群岛只是远古 海退时的陆桥.【3】岛屿也好,陆桥也好,都为两个半岛 之间的交通提供了方便.从远古开始,渤海海峡就是 中原与东北的重要通道,只是文献记载比较简略.唐 朝时期.贾耽对历史地理考察比较详尽.他总结中原 通往边疆地区最为重要的七条交通要道,其中有两 条在东北南部:一是从营州通往安东都护府的安东 道;一是从登卅I过海峡的渤海道

文档评论(0)

guocuilv20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