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讲义.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 * * * * * * * * * * * 是一次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 (从变法内容看) 是一次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 (从变法背景看) 是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 (从维新思想的传播看) 激发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 思想启蒙,促进中国人民的觉醒 性质—意义 符合中国历史发展趋势、具有进步意义 * * * * (主观原因)维新变法的失败主要是由于当时自然经济在中国仍占据着主导地位,这就使中国的资本主义不发达,也使资产阶级缺乏实力,因此,他们有着自身不能克服的致命弱点(阶级局限性): * * ● 不敢触动封建社会的根基 这一根基不铲除,新的社会制度就不可能真正建立起来 ● 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本质认识不足,对他们存在着幻想。 ●眼睛看不见人民群众,背后没有人民群众。 ●此外,对封建军阀官僚丧失应有的警惕,没有严格的组织做保证等也是维新派突出的弱点。 * * (客观原因)反动势力太过于强大 * * 从政治制度的层面来改革封建统治,不能回避社会的主要矛盾,也不能依靠少数人的力量。 * * * * 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旧中国行不通,为以后进步社会势力运用暴力手段推翻清政府的革命斗争提供历史依据;中国近代化的道路是曲折的。 * *   19世纪60年代,同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和日本都在学习西方,但是结果却迥然而异,日本走上了帝国主义道路,进行对外扩张;中国仍然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里徘徊。请大家通过本章学习内容并查阅资料,对此进行比较分析,得出自己的结论。 * * 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戊戌变法对比表 项目 明治维新 戊戌变法 社会背景 (1)人民的反抗(2)新兴地主、商人不满(3)统治阶级内部(大名、中下武士)分化,幕府成为众矢之的 (1)封建危机严重(2)封建统治者与帝国主义勾结,封建势力较强大。 国际环境 (1)发生在19世纪中期自由资本主义时期。 (2)西方对中国的入侵和中国人民的反抗,客观上为日本提供了较为有利的国际环境。 (1)发生在19世纪末向帝国主义过渡阶段,成为列强瓜分对象(2)帝国主义决不愿意中国成为独立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国际环境对中国不利。 领导力量 中下级武士、新兴地主等联合力量强大。 资产阶级力量较弱,顽固派力量强大。仅把希望寄托在无实权的皇帝身上,没有发动群众 具体措施 推翻幕府后明治政府,发布的一系列除旧布新的改革措施,大力推行。 光绪帝颁布了一系列变法诏书,但由于资产阶级无实权和顽固派强大,无法推行。 阅读文献 1.马克思:《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1853年6月) 2.《天朝田亩制度》(1853年) 3.洪仁玕:《资政新篇》 (1859年) 4.康有为:《上清帝第二书》(1895年5月) 5.梁启超:《变法通义》(节选)(1896年) 6.严复:《原强》(1895年3月) * * 阅读文献 1.朱淮江编著《天平天国——一个惊世王朝的兴衰与启示》 2.孔令仁:《中国近代化与洋务运动》 3.徐泰来:《洋务运动新论》 4.孙志芳:《李鸿章与洋务运动》 5.萧功秦著《危机中的变革》 6.王晓秋主编《 戊戌维新与近代中国的改革》 * * * Thank you! * * * * * *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梁启超变法通议 * * C、谭嗣同思想 二千年来君臣一伦,尤为黑暗否塞,无复人理,沿及今兹,方愈剧矣! 冲决网罗 * * 谭嗣同的《仁学》 * * D、严复思想 《天演论》 物竞天择 适者生存 “精通西学第一人” * * 戊 戌 维 新 代 表 人 物 著 述 * * 公车——举子、举人 康有为、梁启超,邀请 各省参加科举考试的举人,联名上书光绪帝, 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 变法图强。 二、公车上书—揭开维新变法序幕 * * 1、直接原因 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 2、内容 拒约再战 富国、养民、教民,改革内政外交 设议郎 3、结果:由于保守派阻挠,“公车上书”未能递交到光绪帝手中。 * * * * 4、影响 (1)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2)显示了知识分子的群体力量 (3)揭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 (4)维新运动从理论宣传走向政治实践 * * 创办《万国公报》 (后改《中外纪闻》) 组织强学会 三、发展——办报刊、设学会、办学堂 * * * * 中外纪闻 强学会、保国会 国闻报 时务报 万木草堂 时务学堂 戊戌变法时期学会、学堂、报馆分布示意图 * * * * * * 变法与守旧之争 * * 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梁启超 荣禄训康有为:“你老是变 法呀,变法,你可知道祖宗 之法是不能变的!” 康有为回答说:“祖宗之法是用来治理祖 宗的领土的。今天祖宗

文档评论(0)

benzei24457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建筑工程师持证人

没啥好说的额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4年10月16日上传了建筑工程师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