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再斟酌一下嘎!五龙_马不停地狂欢去.docVIP

标题再斟酌一下嘎!五龙_马不停地狂欢去.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标题再斟酌一下嘎!五龙_马不停地狂欢去   马丁与女友玛丽,都来自法国,掐指一算,俩人已在云南呆了好几年的时间,曾自助骑摩托走过云南北部一些连地图上都标不出来的山路,算云南通,但从没去过师宗,更没去过五龙。甫一听说五龙节日壮族“三月三”,表情有些兴奋,夹杂着部分茫然,我于是花了些时间给他们介绍了一下五龙壮族“三月三”。   五龙在师宗是一个特殊的地理区域,特殊在它从滇东高原突然陷落出一个海拔较低的喀斯特盆地,周边石山高耸,谷中水流纵横,香蕉成林,景色秀丽,这点让我想起小学时那篇《一幅壮锦》里描绘的场景,脑子里也浮现出壮族主要聚居地广西的山水。   在我娓娓展开的介绍下,马丁与玛丽,这两名已经彻底迷上了云南的法国“二马”,就“马”不停蹄地奔向师宗。   “三月三”头一晚,在五龙的一顿晚餐令马丁相当满意,他甚至还多要了几杯本地的泡酒。不过,这些不算真正的壮族伙食,在五龙,真正的“三月三”美食,肯定要数当地的“花饭”。吃花饭,碰彩蛋,跳竹竿舞,听对歌,访壮家,这些都是两位从未经历过的旅程内容,聊起来眼神都有些放光。我提议他们可以重点考虑参加五龙最火爆的泼水,结果看到的是惊恐加羞涩的表情。也难怪啊,在淳朴的五龙,来访的外国人不多,还在吃饭时他们就遭遇了围观,可想而知,一旦第二天泼水,他们会受到怎样的关照……   次日一大早,大家被楼下竹竿舞整齐的“开合”声叫醒,五龙小镇最热闹的时刻开场了。至少五十名本地壮家大嫂早已“二字排开”,分别握着竹竿的一头,打起了欢快的节奏,壮家姑娘们也早早地候着,邀请游客加入到竹竿舞的行列中去。不会跳无所谓,关键是要敢于体验。玛丽很快就被一群壮族小姑娘拉入这场游戏之中,小姑娘当她的老师,但依次跳过那么多竹竿可不轻松,她表情严肃,一步步跳得揪心,喘着粗气,被竹竿夹了好几次。我以为跳完一次应该逃了,结果是她几个箭步回到起点,要求再来一次。   过完这关,跟着人群,一行人来到河边,听到了对歌场传来的悠扬壮歌声。对歌场就在河边的大树下,歌者来自五龙乡村,清一色的民间歌声,真正的原生态唱法。这是每年五龙“三月三”的重头节目,参加比赛的男女歌手云集于此,要用歌声分出个高低,实际上这是传统壮乡最有情趣的联谊方式。壮歌的风格通常是抑扬顿挫,节奏舒缓,从中可听出壮家人性格里的安逸沉静。“你的歌词是什么意思,能翻译一下吗”?马丁和玛丽都能听懂汉语,却对歌声里的壮语一头雾水,便坐下来,请当地老人解释,老人清清嗓子,先来了一段,接着很含蓄地笑着说:“我们壮家的山歌,表达男女情谊的居多,我喜欢你,就唱给你听,调子是现成的,但歌词也可以根据现场的情况临时发挥”,他接着说“比如我刚刚唱的,就是欢迎你们来到五龙的意思”。在壮乡,对歌的地点也称歌圩,据说有的歌圩人数高达上万人,小的歌圩也不低于几百号人参与。我去年也曾在五龙欣赏对歌,当时身边清一色的全是壮家人,从早晨到下午,歌声从未间断。   这边正唱着,那边河里突然听得一阵人声鼎沸,原来已经有人迫不及待地开始在河中的竹筏上打起了水战。师宗有句俗话叫做“三月三,盖被单”,这个季节,五龙的水温可还是拔凉拔凉的,今年不巧的是,一场寒流不期而至,气温狂降十几度,很多人竟然穿着羽绒服打起了水战,果然男女都是条汉子。马丁低头看看自己的厚大衣,嘿嘿地笑着。壮乡狂欢节不愧是多点开花,处处有料。花开很多朵,各表一枝,大家刚听了对歌,那边的祭祀已经开始,便赶了过去。三月三这天,按传统,村头大树下,会有隆重的祭祀活动,杀鸡,祭山神、水神、树神,祈求五谷丰登。原本这个传统在很多民族均常见,但岁月变迁,如今这样的传统也不多见了,若非重大节日,很不易领略到,马丁的相机一刻都没停过。   村前午后,处处能看到有壮家人在用花饭招待来客,壮族人的花饭究竟是怎么做的?马丁与玛丽对此异常有兴趣。答案得进入壮家去找。主人邀请进屋,说了声,稍等片刻,便匆匆离去,留下两位老外对着一箩筐的花饭琢磨半晌,一会儿,老人回来了,手上多了几种俗称“花饭药”的植物,马丁与玛丽一个学农业出身,一个正在学中医,便问得格外仔细。原来五龙壮族花饭之所以呈现红黄蓝黑紫等等五颜六色,全部来自植物颜料制作,这意味着这种彩色食物完全生态,大米饭本身是白的,但壮家人这想象力,不得不佩服。   从壮家出来,外面的泼水狂欢真的开始了,年轻人手上各种水枪、水桶、盆,简直武装到牙齿了,不缺水的五龙,此刻更成了水的世界,小镇中央的小广场上,兴奋的人们追逐着送出铺天盖地的“祝福”。“三月三,盖被单”的天啊,谁也管不了那么多。马丁与玛丽终于还是忍住了,悄然躲在一边远距离分享五龙的气场。反而是手持相机的我被迫进入角色,两名抬水的年轻人径直走向我,我当场大呼住手!年轻人笑道,放心,不会泼你……上面的,我脸上的笑容还没来得及舒展,下身就被整桶水浇了个严

文档评论(0)

gmomo-lt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