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3)务实性的晚期斯多亚学派: 罗马帝国时期,约公元前27年—公元395年,代表有斯涅卡(Seneca、公元前4—公元65年、尼禄的教师和大臣)、爱比克泰德(Epictetus、55—135年,据说是奴隶)河马可·奥斯留(Marcus Aurelius、121—180年,是公元161—180年在位的皇帝)。 2、主要哲学思想: (1)自然哲学 亚斯多亚派的自然哲学主要来源于赫拉克利特的火本原说和“逻各斯”的思想,又吸收了阿那克西美尼的“气”学说和亚里士多德的关于质料和形式的学说。 主要特征:对自然的神化或精神化的解释,反过来也是对神的世俗化和自然化的解释。 1)宇宙的两种原则:主动原则和被动原则 被动原则是不具性质的实体,即质料;主动原则是内在于这种实体中的理性,逻各斯或神。它们二者结合为运动着的形体 2)决定宇宙万物变化的原动力是原始的火(神)(原始的火——气——水——土——火) 3)神与世界的关系: 如同人的灵魂与肉体,神是世界的灵魂,故宇宙万物本原是神,即逻各斯 4)世界是无限的轮回 主要观点: 伦理学是斯多亚学派学说的重心,在斯多亚派看来,伦理学是哲学的核心和目的,自然哲学是基础,逻辑学是手段。对三者的关系进行比喻。 斯多亚学派的伦理学内容丰富,涉及广泛,讨论了诸如动机、善恶、情感、德性、目的、第一价值和行为、责任、行为的价值趋向和回避等很多问题,但核心的问题是德性。 (2)伦理学 主要观点:可以概括为一句话:“按照自然生活”。 1)认为自然指世界的本性,即“逻各斯”、“正确理性”等,按照自然生活也就是按照理性生活,按照自然律生活。 2)逻各斯是必然性,因此按自然生活也就是服从命运,因为命运是最严格的必然性。他们认为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命运,人不能改变或控制命运。 3)人虽然不能改变或控制命运,但却可以控制对待命运的态度,正确的态度是顺从命运,也就是理性的态度,它的特点是“不动心”,不动心是幸福目标。 4)不顺从命运的态度是非理性的情感,具体为忧伤、恐惧、欲求和快乐。因此他们与伊壁鸠鲁派的快乐主义是对立的。 (3)政治学 1)提出“世界城邦”和“世界公民”或“世界国家”观念。 ?2)认为世界城邦遵循“自然律”或“自然法”。 在所有的世界国家中,无论是城邦、种族还是阶级的界限都被消除,每个人在“最高权力下都享有平等的权利和地位。 (四)怀疑主义 怀疑主义由皮浪创立于公元前4世纪末,在公元前200多年达到顶点,前后延续五百年左右,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即早期的实践性阶段,中期的批判性阶段和晚期的系统性阶段。 1、怀疑主义产生 人不可能认识事物的本性。伊壁鸠鲁主义和斯多亚学派的观点是独断论,无论是感觉还是理性都是不可相信的,人们只能通过对一切保持沉默,不作判断,才能达到一种“不动心”的境界,以此来谋求灵魂的安宁。 2、 怀疑主义基本观念 3、早期(皮浪:创始人)的怀疑主义 1)任何认识都是不可能的。 感觉现象是存在的,但现象的真实性和我们关于现象所作出的判断是不可靠的,值得怀疑的。我们不能说现象是什么,只能说它显得是什么或看来是什么。 2)“悬搁”不仅是一种认识态度,而且也是一种生活态度。 既然现象是不真实的,我们无权作出关于现象的判断,那么最好的办法是保持沉默(搁置判断),毫不动摇地坚持不发表任何意见。 3)不动心或宁静的心境就是最高的善的体现 提示: 早期的皮浪怀疑主义并没有形成较为系统的理论,只是奠定了怀疑派的基础。真正使其具有理论形态的是晚期怀疑主义。 4、晚期怀疑主义 晚期怀疑主义或罗马怀疑主义代表人物有埃那西德穆、阿格里帕和塞克斯都·恩披里柯。他们以“论式”(tropos)的形式将怀疑主义的态度理论化系统化。并以揭露他们所反对的哲学理论的自相矛盾和困境为目标。 例如: 埃那西德穆用十大论式集中否定感性认识的可靠性. 阿格利帕在埃奈西德穆针对感性认识不可靠的基础上,进一步认为理性认识也不可靠,并提出“悬搁判断的五点论式”。 埃那西德穆的“十大论式” ①不同生物有不同的感觉方式; ②个人身心和所观察的事物都各不相同; ③同一人的感官以不同的方式感知事物,它们是互相矛盾的; ④人的身心在感受事物时,随着时间、身心状况的变化而变化; ⑤对事物的观察,随着方向和距离的不同而不同,获得的结果也不相同; ⑥对事物的感觉是凭借空气等中介的; ⑦事物的颜色、温度、大小和运动,处在不断的变化当中; ⑧一切感觉都是相对的和互相影响的; ⑨人对事物的印象由于重复与否而导致深刻与否; ⑩不同法律和社会条件下的人,有不同的信仰。 结论:人的感觉(感性认识)是纯粹主观而不可靠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PE聚乙烯燃气管道施工方案.docx VIP
- 机器视觉技术与应用实战-全套PPT课件.pptx
- 【MOOC】英语科技文献阅读-哈尔滨工业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docx
-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英语Unit 2《No Rules, No Order》第6课时(Project & Reading Plus)教学课件(新教材).pptx
-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英语试卷 Unit 2.pdf
- 鲁迅简介PPT课件.pptx VIP
- 水产养殖项目可行性报告.pptx VIP
- GB50461-2024:石油化工静设备安装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pptx VIP
- 离职证明模板电子版.doc VIP
- 中考作文之审题与立意(题型解读+考点点拨+知识梳理+专项训练)-2025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突破(江苏专用)学生版.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