黏合剂讲义课件.ppt

黏合剂讲义课件.ppt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全球黏合剂行业发展趋势 * 研制纳米级胶粘剂 开发活性生命胶粘剂 太空用胶粘剂 高强度胶粘剂 微电子胶粘剂 耐高温胶粘剂 导电聚合物胶 无剂结合技术 粘接接头的无损检测技术 调整产品结构:重点发展环保型胶粘剂 积极开发高品质性能胶粘剂 利用电子商务在胶粘剂发展中的应用 先进的操作工艺和设备 * (1)管心粘接; (2)电路元件与基板粘接; (3)封装。 (4)印制线路板 电气/电子工业 * 电气/电子工业 * 集成电路封装的横截面图 导热胶粘剂对散热器的粘接 硅芯片粘接 散热器 密封剂 1、黏合剂概述 (4)胶粘剂技术的经济地位 世界市场 2000年,全世界胶粘剂和密封胶行业的市场总额达到240亿美元(不包括胶合板和碎料板使用的大量胶粘剂); 市场容量主要集中在北美、欧洲和远东地区; 1998年,美国的胶粘剂市场份额达到了140亿$; 全球胶粘剂市场的增长速度为3-4%。 * 1、黏合剂概述 (4)胶粘剂技术的经济地位 国内市场 ☆年增长率:11.6% ☆产量:260万吨,产值:200亿 ☆企业:1800多家 ☆三醛胶:43.5%;其它木材胶:31.2% ☆木材工业:60%-70%;建筑:22%;包装:6.2%;其它:4% ☆产量居世界第三(2001年260万吨) * 以上数据是截止2001年的数据。 2、黏合剂分类 * 二、黏合剂的组成 * 黏合剂 基料 阻燃剂 增塑剂 填料 固化剂 促进剂 偶联剂 增韧剂 增稠剂 防老剂 防腐剂 稀释剂 黏合剂的组成 基料:胶粘剂配方中,使两被胶接物结合在一起时起主要作用的成分。要求基料具有良好的粘附作用、湿润性和相容性。 固化剂和促进剂:使胶粘剂发生固化(交联)或促进胶粘剂固化(交联)的物质。 填充剂(填料):降低胶粘剂固化过程中的体积收缩率或赋予胶粘剂某些性能的物质。它有增粘、降低收缩应力和热应力、补强及其它作用(如降游甲醛、延长适用期等)。 * 固化(交联) * 交联反应:在线型大分子之间用新的化学键进行连接,使之成为三维网状或体型结构的反应。 黏合剂的组成 增韧剂:能够增进胶粘剂的抗冲击强度、伸长率及降低开裂等缺陷的物质。一般可与胶粘剂中的基料起反应。 增塑剂:能够增进固化体系塑性、提高胶粘剂弹性和耐寒性的物质。一般不能与胶粘剂中的粘料起反应。 * 黏合剂的组成 偶联剂:使胶粘剂与难胶接材料的表面连接起来或提高两者间作用力的物质。 稀释剂:降低胶粘剂的粘度、增加其渗透能力、改进工艺性能的物质。分活性和非活性两种。 其它组分:如防老化剂、防腐剂、增粘剂、阻聚剂、阻燃剂等。 * 三、粘接的基本原理 1、胶接的各种理论 (1)机械胶接理论 * 通过机械方式(胶钉)产生胶接力;胶钉越多,胶粘剂渗透得越深,孔隙填充得越满,胶接强度就越高。 表面胶接示意图 ☆应用:对多孔性材料的胶接贡献显著,但对非孔性材料的胶接贡献不显著 ☆形成胶钉的关键:液体(流动性);足够的固体含量 ☆局限性:不能解释许多胶接现象,如孔隙多(表面粗糙)的木材的 胶接强度比孔隙少(表面致密)的木材的胶接强度低 三、粘接的基本原理 1、胶接的各种理论 (2)吸附胶接理论 * ①理论要点:固体表面由于范德华力的作用能吸附液体和气体,这种作用即为物理吸附,它是胶粘剂与被胶接材料间牢固结合的普遍性原因。 ☆扩散:液体胶粘剂分子,借助于布朗运动向被胶接材料表面扩散, 使二者所有的极性基团或链节相互靠近。加强布朗运动的措施有: 升温、加压、降低粘度等 ☆吸附力的产生:当分子间距 5×10-10m时,两种分子便产生吸附 作用,并使分子间距进一步缩短,达到能处于最大稳定状态的距 离,从而完成胶接作用。 ②范德华力类型 * 取向力:极性分子间的引力, 即偶极距间的相互作用力。 式中: ——偶极矩 R——距离;T——绝对温度 K——波尔兹曼常数 诱导力:由于受到极性分子电场的作用而产生的。 式中: ——分子极 化率; ——偶极矩 (永久,诱导) 色散力:非极性分子 间的作用力。 式中: ——分子 电离能 起主要作用 ③胶接吸附特性实例 醋酸乙烯-氯乙烯-顺丁烯二酸共聚物胶接玻璃时,剥离强度F与-COOH基(羧基)浓度的关系: 环氧树脂胶接铝合金时,剪切强度F与环氧树脂中的-OH基含量之间的关系: * ③胶接吸附理论的局限性 把胶接作用主要归功于分子间的作用力(弱力),不能圆满解释胶粘剂与被胶接物之间的胶接力大于胶粘剂本身的强度这一事实。 不能解释极性的α-氰基丙烯酸酯能胶接非极性的PS等现象;也不能解释高分子化合物极性过大,胶接强度反应降低的现象;网状结构的高聚物当分子量超过5000时,胶接力几乎消失等现象

文档评论(0)

benzei24457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建筑工程师持证人

没啥好说的额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4年10月16日上传了建筑工程师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