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凤阳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初探
重庆科技学院(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1期
JournalofChongqing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SocialSciencesEdition)No.12011
凤阳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初探
焦晓云
摘要:历史文化和历史遗产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是我们意识形态的思想根源,需要进行保护和开发.帝王文
化,名将文化,花鼓文化,凤画文化,改革文化,玻璃文化等是凤阳引以为荣的历史文化资源,如何保护和开发好这些资
源对凤阳经济的发展影响深远.提出了保护和开发凤阳历史文化资源的建议.
关键词:凤阳;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
中图分类号:K2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999(2011)O1-0151-03
作者简介:焦晓云(1980-),男,河北定州人,硕士,安徽科技学院(安徽凤阳233100)理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
教育.
收稿日期:2010—10~09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我们的生活质量和生
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舒适的居住环境,便
利的交通条件,快捷的通讯设施等使人们感受到了现
代社会的快速便捷,然而.我们也不得不承认.这一切
很多都是以我们对资源特别是历史文化遗产资源的
过度开发和使用为代价的,生态正在发生巨大变化,
文化遗产及其生存环境受到严重威胁.不少历史文化
名城(街区,村镇),古建筑,古遗址及风景名胜区整体
风貌遭到破坏,许多重要文化遗产消亡或失传.历史
文化和历史遗产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是我
们意识形态的思想根源.忘记过去就等于背叛,所以.
我们需要对这些历史文化资源进行保护和开发.本文
拟从凤阳历史文化资源的现状,保护和开发历史文化
资源的意义以及如何保护开发凤阳历史文化资源三
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
,凤阳历史文化资源现状
凤阳县位于安徽省东北部,淮河中游的凤凰山南
麓,故名凤阳.京沪,淮南铁路穿境而过,明亳,凤淮,
合蚌等三条省际公路交汇于此,合徐,蚌宁高速公路
也经过凤阳,北侧的淮河可通江达海,蚌埠机场也毗
邻凤阳,已构成水陆空兼备的立体交通网络.
(一)帝王文化
凤阳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故乡和发祥地.同
时,也涌现了一批明朝的文臣武将,开国元勋.如有名
的徐达,常遇春,刘伯温等,至今还遗留许多古迹.所
以.凤阳县的文化旅游业主要围绕明文化进行建设.
先后开发了江北第一洞——韭山洞.元末明太祖朱元
璋曾据山屯兵.明代第一陵——明皇陵,此陵为朱元
璋父母陵墓,皇陵碑文为朱元璋亲撰,石象数量之多,
刻工之精美为历代帝王陵之冠,1982年被国务院列
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朱元璋出家礼佛的寺
庙——龙兴寺,是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发祥地,与
整个朱明王朝有着很深的渊源.数百年来一直为国内
名刹之一,1981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华
夏第一楼——明中都鼓楼,鼓楼建成600多年来,几
经沧桑,台基一直保存完好,1986年被列为安徽省重
点文物保护单位.明代第一都——中都城,现遗存部
分城门,门楼等,残存石雕精细,优美,琉璃制品形象
生动.现在的凤阳基本上形成了北人文,南自然的
旅游格局.
(二)花鼓文化
凤阳花鼓始称打花鼓,又称花鼓小锣,双条
鼓,是根植于凤阳民间的戏曲艺术瑰宝,流行于明清
时期,唱的都是民间小调.曲目有近百种.有凤阳一
绝和东方芭蕾之美称,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
化遗产名录.近年来.凤阳县高度重视对凤阳花鼓这
一
充满浓郁民间传统和地方特色的艺术进行保护与
传承,并于2006年9月,2007年10月和2009年10
月分别成功举办了第一届,第二届,第三届凤阳花鼓
文化旅游节.通过花鼓文化旅游节,进一步弘扬凤阳
文化,扩大凤阳对外影响,实现经济社会事业又好又
快发展
(三)凤画文化
凤阳凤画是凤阳县流传的一种乡土味十分浓烈
的民间美术,据传起源于明代初年,距今有600多年
历史.清朝江淮两岸有这种说法:皖北有三绝:凤阳
凤画,天长天官,灵璧灵判.凤有三种:一是墨凤——
全身以黑墨浓淡深浅画成;二是素凤——在墨凤基础
上,仅用少许绿色或青色蓝色并外加金泥,勾勒和圈
点凤身的局部花纹,翎眼等;是彩风——涂染大红
大绿大青大紫,交织形成鲜丽耀目,五彩缤纷的图案.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凤阳又先后成立了凤画研究
所,中山风画院.新老凤画家们意气风发.如今风阳凤
画正以绚丽多彩的风姿进入千家万户
(四)改革文化
1978年11月24日,小岗生产队2O户人家中的
18户在分田秘密协议上按下了手印.揭开了家庭
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序幕,但直到1980年,《中共中央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
(中共中央第75号文件)才从制度上承认了大包干
的合法性,逐渐形成了一种大包干,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