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面对西洋文化,日本既没有僵化固守传统,也未因全方位摄取西洋文化而迷失自我。 将外来文化与自我文化有机结合,从而形成东西文化兼容并蓄的文化发展模式。 “和魂美才”(二战之后) ~战后日本文化思潮的流变 ●美国政治、经济、技术的引进 美式民主的引进 1946年元旦昭和天皇《凡人宣言》 “朕与尔等国民之间的纽带,系于始终相互之信赖与敬爱,而非仅系于由神话与传说构成之观念。” 1946年11月《日本国宪法》 ﹡主权在民,天皇仅为象征 ﹡日本永远放弃战争 ﹡国会乃国家最高权利机关 ﹡废除身份制与家族制 美军所主导的民主改革虽然清除了近代以来的封建因素(如专制天皇制、封建财阀),但是西方制度也同样不断日本化。比如: ﹡天皇仍然作为国家的象征 ﹡“民主”乃社会集团内的团结与协调 ﹡议员世袭化严重(身份制的残存) ﹡财阀的影响仍然存在 ●西方先进科技的引进与创新 ﹡1949年《外资法》 ﹡50年代引进:电力、钢铁、造船、 合成纤维、石油化工、家用电器 60年代引进:汽车、通讯、电子机械 70年代引进:飞机、宇宙开发、电脑、 半导体、医药、遗传工程等 ﹡60亿美元15年时间掌握半个世纪的新技术 ﹡“引进—消化—吸收—创新”的科技模式 ﹡美国企业经营管理模式与日本“命运共同体”意识的融合:日本式的企业文化 ﹡1970年大阪万国博览会 ●对美国生活方式的倾慕 ●日本特色的文化产品的输出 综上所述~~ 日本文化史是外来文化与自身文化融会贯通的历史 其文化模式为内外结合的模式 制度、技术层面的吸收优于精神层面的吸收 外来文化不断日本化、本地化 我们需要思考的~~ 对传统文化的价值重估:传统的东西过时了吗? 对外来文化的价值评判:外来的东西一定都是适合的吗? 日本文化将来的走向:“和魂和才”的时代到来了吗? ご清聴どうも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した! 日本的社会变迁与文化模式 日本:一个充满矛盾的国度 “日本人既好斗又和善,既尚武又爱美,既蛮横又文雅,既刻板又富有适应性……这一切相互矛盾的气质都是在最高的程度上表现出来的。” ——本尼迪克特(美)《菊与刀》 “日本人既崇尚昂扬的感情又忌讳执拗的日本式的气质,既认命又反抗。在持久反复的忍从的每一瞬间都隐藏着突然的爆发的可能。……静穆的激情,战斗的恬淡。” ——和迁哲郎《风土》 日本的原生文化——绳纹文化 (1万年前~公元前3世纪) 绳纹文化 ※陶器工艺成熟、石器加工技术发达 ※捕鱼、狩猎、采集为生,后期始有农耕 (亚洲大陆的先进文化尚未进入) ※原始神道:自然崇拜信仰 ※性文化上的开放意识 日本文化的内核 ※自然本位的审美意识 ※“和”的人际关系取向 ※“诚”的原始神道伦理 大陆文明的东渡~日本文化的哺乳期~ (公元前3世纪-7世纪) ◆徐福的两次移民(公元前210年左右) 佐贺县诸富町徐福登陆地 和歌山县新宫町徐福像 ◆大陆战乱与渡来人的流入(4~7世纪) ●五胡乱华→四次移民高潮 ●农耕技术普及 ●汉字的传入 王仁来之,则太子菟道稚郎子师之,习诸典籍于王仁,莫不通达。所谓王仁者,是书首等之始祖也。 -《日本书记》 ●道教、佛教初传日本 ★大陆而来的移民的到来使日本列岛发生深刻变革,使之很快从蒙昧、半开化社会一跃步入文明社会的殿堂,大大缩短其“黎明前的黑暗”时段,加速日本社会以及日本文化的发展。 ★面对外来文化的挑战,日本原生文化一方面保持自身原本的内容,另一方面也具备了新的特色。例如: ●对外来文化具有强烈的吸收性 ●对外来文化进行实用性选择 ●开始具有强烈的攻击性和占有欲 日本文化发展模式开始萌发: 日本文化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系统,它一方面不遗余力吸收外来文化,又在大规模吸收外来文化之中保持了自我的主体性,并使外来文化逐步本土化。 和魂汉才——日本文化模式的定型 (公元7世纪~明治维新) ●唐代政治、经济、技术的导入 ﹡遣唐使 ﹡政治、法律的大力吸收 《大宝律令》 《养老律令》 ﹡教育的引进 大学寮 《千字文》、《论语》 ●儒学的移植与变异 圣德太子(574-622) “冠位十二阶”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