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大孔树脂吸附分离技术.ppt

  1. 1、本文档共7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章 新型分离技术在天然产物提取中的应用 第一节 树脂吸附分离技术 一、吸附树脂的种类 吸附树脂有许多品种,吸附能力和所吸附物质的种类也有区别。但其共同之处是具有多孔性,并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主要是孔内的表面积)。 吸附树脂按其化学结构有以下几类。 (1)非极性吸附树脂 一般是指电荷分布均匀,在分子水平上不存在正负电荷相对集中的极性基团的树脂。如由二乙烯苯(DVB)聚合而成的吸附树脂Amberlite XAD-4(美国)、XAD-2、Daion HP-20、ADS-5(中国)等。 (2)中极性吸附树脂 此类树脂内存在酯基一类的极性基团—COOR,具有一定的极性。 (3)极性吸附树脂 此类吸附树脂具有酰胺、亚砜、腈等基团,这些基团的极性大于酯基。 (4)强极性吸附树脂 此类吸附树脂含有极性最强的极性基团,如:吡啶基、胺基等。 二、吸附树脂的结构 吸附树脂的特点主要是其多孔性。孔的结构、孔径、孔体积及孔的表面积等是影响其性能的关键因素。与其他吸附剂不同的是,吸附树脂的孔结构及各项指标可在很大的范围内进行调整,其化学结构也有很大的变化余地。因而吸附树脂有很多性能不同的品种规格,可以满足多种应用领域的要求。 孔的形态结构 吸附树脂的多数品种是由悬浮聚合法制得的。孔的形成是一个渐变的过程。聚合开始后,生成的高分子链溶解在单体与致孔剂组成的混合体系中。当高分子链逐步增大后,便会从混合体系中析出,这就是“相分离”。最初分离出的聚合物形成5~20nm的微胶核,微胶核又互相聚集成60~500nm的微球。随着聚合反应的继续进行,微胶核与微胶核及微球与微球都互相连接在一起,而致孔剂(特别是不良溶剂)则最终残留在核与核或微球与微球之间的孔隙中。当致孔剂被去除之后,留下的空间便是孔。 根据以上孔的形成过程,可以想像孔的形状是不规则的,孔径大小也是不均匀的。 孔的比表面积 吸附树脂的表面积很大,这是其具有良好吸附能力的基础。树脂颗粒的外表面积很小,一般在0.1m2/g左右。而其内部孔的表面积却很大,多为500~1000m2/g。这就是说,若将1kg吸附树脂的孔展开,其面积有0.5~1km2之大 。 孔径和孔径分布 吸附树脂的孔是很复杂的,因而其孔的大小也不易准确地表征。对于圆筒形孔模型来说,孔径是指圆筒的直径(D)或半径(R)。由于孔的大小很不均匀,故表征孔径时又常用平均孔径(D或R)和孔径分布。通常所说的吸附树脂的孔径实际上就是指的平均孔径。 孔体积系指孔的总体积,以ml/g表示,亦称孔容。以孔体积占多孔树脂总体积(包括孔体积和树脂的骨架体积)的百分数的表征方式也常用,称为孔隙率或孔度。吸附树脂的孔体积多为0.5~1.1ml/g。 三、吸附树脂的性能 吸附树脂的性能包括许多方面,如溶液中的溶质的吸附量、吸附率、吸附速度、吸附选择性、脱附性能等。 在实际应用工艺中对树脂性的要求往往是全面的,任何一项性能的缺陷都可能成为应用工艺成败的关键。 上述性能的基础是吸附树脂在吸附时所显示的吸附平衡和吸附动力学特性。 目前在这方面的研究还不多,树脂生产厂家也往往提供不出相关树脂的全面资料,这给使用、设计部门造成一定的困难。 在吸附树脂用于天然产物有效成分分离时,由于所涉及的体系很多,每一个体系的成分又很复杂,要想得到树脂的各种参数几乎是不可能的。尽管如此,了解吸附树脂的这些基本性能,对于实际应用仍然有指导意义。 四、吸附树脂的使用方法 1、吸附树脂的预处理 原因:吸附树脂的孔体积一般来说小于其合成时所用致孔剂的体积。这就是说在生产过程或去除致孔剂的过程中出现了缩孔现象。吸附树脂也不宜干燥,原因是易引起缩孔,使树脂吸附性能下降。商品吸附树脂都是含水的,在储存过程中有可能会因失水而缩孔。另一方面,商品吸附树脂在出厂前也未进行彻底清洗,不可避免地会残留一些原料或副产物,因而在使用前必须进行预处理,以去除树脂所含的杂质,合理的处理方法还可使树脂的孔得到最大限度的恢复。 方法:吸附树脂的预处理应在树脂柱中进行。一般是将树脂装至柱高的2/3处,用水进行反洗,使树脂层松散、展开,将树脂的微细粉末及一些机械杂质洗去。然后放出水,至水面略高于树脂的层面。接着,用酒精以适当的流速淋洗,至流出的酒精中无油溶性杂质为止。最后用水洗出酒精即可使用。这样可洗出小分子有机物。 有时因长期存放变干,或要求更严格的清洗,可用水→乙醇→甲苯→乙醇→水依次淋洗,这样不仅能洗出有机杂质,还可洗出线型聚合物。对于变干缩孔的吸附树脂还能使其孔结构恢复至最佳状态。 对于不同极性和不同骨架结构的吸附树脂,可以参照上述方法进行预处理,至少应以使用时的洗脱剂洗至无杂质流出。 五、吸附分离装置 (1)静态吸附 可在带搅拌的釜或槽中进行。溶液黏度较大,悬浮物较多或分配比较大时可用此方式。 如果

文档评论(0)

yurixiang131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