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 宗教的本质及其社会功能(缩减版).doc

第三讲 宗教的本质及其社会功能(缩减版).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讲 宗教的本质及社会功能 一、宗教的本质 宗教是什么? 这是所有以宗教为研究对象的学者们必须首先面对的问题。对于像宗教这样的复杂而又庞大的对象,用一两句话讲清宗教的定义,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历史上宗教学者从不同的立场、观点,不同的研究方法探索宗教的本质,得出了大量的、千姿百态的宗教定义。 (一)马克斯·缪勒的惊人命题 1870年冬季的一天,一位德国中年学者站在著名的伦敦皇家研究院的讲坛上发表了一次公开演讲,此人以研究古印度的宗教文献以及语言和神话学广有声誉,他就是弗里德里希·马克思·缪勒。在这次演讲中,他的命题无疑是令人极端费解的,也使他的听众感到震惊。 这就是“宗教科学”。 近代宗教学的奠基人弗里德里希·马克思·缪勒(Friedrich Max Muller)(1823-1900)讲述了这一情况:“各种宗教定义从其出现不久,立刻就会激起另一个断然否定它的定义。看来,世界上有多少宗教,就会有多少宗教的定义,而坚持不同宗教定义的人们之间的敌意,几乎不亚于信仰不同宗教的人们之间的对立。 宗教本质 长于思考的欧洲人已经知道太多的科学与宗教的尖锐对立,所以宗教科学的提法听起来至少像是一个非常古怪的组合。这两个对立的体系,两个不共戴天的敌人,如何能相遇却不是你死我活或两败俱伤呢? 缪勒的自信不是没有根据的: 考古学家在19世纪初已经做出了有关人类文明早期阶段的重大发现; 历史学家们已经开创出研究古代文献的新批判方法; 民俗学收集到欧洲农民的风俗习惯及其流传的神话故事资料; 第一批人类学家已开始起草报告,内容来源于一些人对显然是生存在现代世界里原始群体的观察。 此外,当时也有了相当成功的自然科学的研究模式可以借鉴。缪勒是一个非常虔诚几至感情用事的基督徒,他认为自己信仰的真理不必畏惧科学。缪勒可以说是开创了用科学方法研究宗教的先河,他是近代宗教学的奠基人。 以科学的方法研究宗教思想引起了19世纪严肃学者的广泛关注,提出了种种宗教理论和概念。 在欧洲,当近代宗教学尚未产生之前,曾流行过一些古典式的宗教定义。最突出的是通过“宗教”一词的拉丁文religion和三个相关动词的原意进行考证而作出宗教定义。这种词源考证法显然是不科学的。而一些基督教的神学家则认为宗教是“人与神的关系和交往”。这当然只是神学定义。 近代宗教学试图给出更科学更适合的定义。缪勒认为人们产生宗教仪式的种子,乃是人们对有限物背后的无限存在物的追求。 因此,所谓宗教就是对某种无限存在物的信仰。 英国人类学家泰勒出身于富裕的贵格会教徒家庭,他力图把宗教史上出现过的不同时代、不同地域所有的宗教都概括起来,得出一个共通的、最低限度的定义,称宗教是“对于精灵实体的信仰”。 这些过于简单的定义未能被普遍接受。 苏格兰人弗雷泽继承了他导师泰勒的人类学理论,提出了更概括的说法: “我说的宗教,指的是对被认为能够指导和控制自然与人生进程的超人力量的迎合或抚慰。”上述的“无限存在物”、“精灵实体”、“超人力量”等,都是关于上帝或神灵的哲学术语。 上述的定义也都是以神或神性物为中心来规定宗教的本质的。 (二)各种宗教本质论 1.信仰者的观点 欧洲中世纪著名神学家奥古斯丁曾指出,宗教是以信仰为前提的,首先是信仰,而后才是理解。正如许多神学家们所说的,神圣的上帝是不能被证明的,能被证明的就不是神圣的上帝,上帝只能被信仰。 近代宗教心理学研究则把信仰者个人的主观性的宗教感受和宗教体验视为宗教最本质的东西和宗教之真正秘密所在。正是由于信仰者有了关于神或神圣物的宗教感情和宗教体验,才对他们体验到的神圣对象进行崇拜、祈祷、祭祀,从而形成各种宗教体系。 德国神学教授鲁道夫·奥托(1869-1937)认为,这种被终极实在俘获的体验是宗教的本质性基础。他在《论神圣观念》中,把信仰者个人对神圣物的直觉性体验——“对神既敬畏又向往的感情交织”是一切宗教的本质特征。奥托的宗教本质论迎合了西方世界在20世纪个人主义高度发展时期的宗教心理,引起很大反响。 英国当代宗教学者麦奎利认为宗教中最根本的东西就是人与神的交际与感通。他据此对宗教下了这样的定义:“宗教就是存在本身(神或上帝)对人的触及,以及人对这种触及的反应。” 2.功能主义的观点 另一种解释宗教普遍存在的路线则认为,宗教无处不在是因为它们的存在是有用的,这些人大多是社会学家。这个领域的开拓者是法国社会学家艾米尔·涂尔干。 他提出人的生活离不开组织化的社会结构,宗教是将社会结合成一体的黏合剂。他试图对澳大利亚的一些部落进行分析,他给宗教下了一个定义:“一种与神圣事物、有关信仰和实践的统一系统以及坚持它们的人,被统一到一个称为教堂的道德社区中。”对涂尔干来说,宗教现象就是社会秩序的象征和强化。这种认为宗教是一种功能性体系的观点一直延续至今。 当代美国社

文档评论(0)

yurixiang131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