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护理措施.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护理 颅脑解剖结构 概念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指脑底部或脑表面的病变血管破裂,血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腔引起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又称为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约占急性脑卒中的10%,是一种非常严重的常见疾病。 继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指脑实质内、脑室出血、硬膜外或硬膜下血管破裂,血液穿破脑组织流入蛛网膜下腔。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 2外伤性SAH 1自发性SAH 继发性SAH 原发性SAH 分类 发病原因: 1、颅内动脉瘤 占50-85%,好发于脑底动脉环的大动脉分支处,以该环的前半部较多见; 2、脑血管畸形 主要是动静脉畸形,多见于青少年,占2%左右,动静脉畸形多位于大脑半球大脑中动脉分布区; 3、脑底异常血管网病(moyamoya病) 约占1%; 4、其他 夹层动脉瘤、血管炎、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结缔组织病、血液病、颅内肿瘤、凝血障碍性疾病、抗凝治疗并发症等。 5、部分患者出血原因不明 如:原发性中脑周围出血。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危险因素: 主要是指导致颅内动脉瘤破裂的因素,包括高血压、吸烟、大量饮酒、既往有动脉瘤破裂病史、动脉瘤体积较大、多发性动脉瘤等。与不吸烟者相比,吸烟者的动脉瘤体积更大,且更常出现多发性动脉瘤。 蛛 网 膜 下 腔 出 血病理生理 血液 蛛网膜下腔 沉积脑池 部分脑池 刺激血管 脑血管痉挛 血细胞破坏 血管活性物质 脑积水 临床表现 1、年龄 各年龄均可发病,以青壮年多见;先天性动脉瘤破裂者多在20~40岁 2、起病急骤 突然用力或情绪兴奋等诱因,出现头痛、呕吐,数分钟或数小时内发展到最严重程度 3、头疼及呕吐 突发剧烈头痛、呕吐、颜面苍白、全身冷汗。 4、意识障碍及精神症状 多数患者无意识障碍,可有烦躁不安。危重者可有谵妄,不同程度的意识不清以至昏迷,少数可出现癫痫发作和精神症状。 5、脑膜刺激征 颈项强直 克尼格氏征 布鲁辛斯基征 常见并发症 1.再出血:是SAH致命的并发症。出血后1个月内再出血危险性最大,二周内再发率占再发病例的54%-80%,再出血的原因多为动脉瘤破裂,多在病情稳定情况下,突然再次出现剧烈头痛、呕吐、抽搐发作,昏迷,甚至去大脑强直,复查脑脊液再次呈鲜红色 2.脑血管痉挛:是死亡和伤残的重要原因,可继发脑梗死。 3.脑积水:急性脑积水于发病后一周内发生,与脑室及蛛网膜下腔中积血量有关。 辅助检查 颅脑CT:是确诊SAH的首选诊断方法,可见蛛网膜下腔高密度出血征象。 脑脊液(CSF)检查:常见均匀一致的血性脑脊液,压力增高,蛋白含量增加,糖和氯化物水平多正常。 脑动脉造影(DSA):可确定动脉瘤的位置,对确定手术方案有重要价值。 与其他脑血管疾病的鉴别 治疗 SAH的治疗原则:是控制继续出血、防治迟发性脑血管痉挛、去除病因和防止复发。 1.绝对卧床休息  2.控制血压 3.解除脑血管痉挛 4.减轻脑水肿 绝对卧床休息4--6w.避免引起血压升高的因素,如过早活动,情绪激动,用力大便,剧烈咳嗽等,均可导致再出血。 一般要保持在平时水平,但不能降得太低,以防脑供血不足。 多主张选用钙拮抗剂,如尼莫地平。 一般应用20%甘露醇,静脉推注或快速静滴,必要时用速尿。 治疗 5.止血剂的应用 6.腰穿放脑脊液治疗 7.手术治疗 抗纤溶药: 6-氨基己酸、止血芳酸、蛇毒血凝酶 病人剧烈头痛,用一般止痛药难以控制时,可谨慎地采用腰穿放脑脊液的方法治疗,以缓解临床症状。 发病后24~72h内进行。但昏睡、深昏迷的患者不适于急性期手术,除非颅内血肿的发展危急生命。如属动静脉畸形,可等到一般情况好转后手术。 治疗 常见护理诊断 1.疼痛、呕吐:与出血刺激脑膜以及脑水肿有关。 2.昏迷及意识障碍:与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的脑血管痉挛,脑水肿,脑代谢障碍有关 3.发热:与感染或体温调节中枢障碍,吸收热等有关。 4.自理能力缺陷: 与医疗限制卧床有关。 5.便秘:与长期卧床,不能正常如厕,进食量减少,肠蠕动缓慢有关 6.再出血危险:动脉瘤和动脉畸形引起 7.潜在肺部感染:与长期卧床呼吸道分泌物排出不畅,引起发热全身不适,咳嗽,呼吸困难等有关。 1.颅内高压、头痛的护理 (1)急性期绝对卧床休息 4~6周,床头抬高15-20°,严格限制探视,各种治疗护理活动应集中进行,为病人提供安全、安静的环境。 (2)使用降压药和镇静止痛药。 护理措施 一、一般护理 2、昏迷及意识障碍的护理 昏迷期病人头偏向一侧,加用床栏,防止坠床,使用气垫床,按摩双下肢及受压部位。做好口腔护理、皮肤护理及会阴部护理,预防

文档评论(0)

clz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医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5月15日上传了医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