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与管理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科教学计划-浙江师范大学经济.doc

经济与管理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科教学计划-浙江师范大学经济.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经济与管理学院、中非商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人才培养方案 培养目标和基本规格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适应浙江乃至长三角地区外向型经济发展对新型外贸人才的需求,培养德、智、体、美几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复合型国际经贸专门人才。本专业培养的学生能系统掌握经济学、管理学的基础知识和国际贸易基础理论与外贸业务操作技能,具有国际视野和开拓创新能力,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适应能力。学生毕业后能在涉外经济贸易部门、外资企业、政府机关、市场中介机构及其它相关部门从事实际业务、管理、调研和宣传策划工作。 本专业培养目标: 1.通过国际贸易实务专业系列课程的学习和实践,培养出具有深厚的专业素养,兼具实际操作技能,完全能够胜任涉外经济贸易部门、外资企业和国内进出口公司等相关单位从事实际业务操作的专业型应用人才。 2.通过国际经贸业务管理系列课程的学习和实践,培养出具有国际经贸业务素养,兼具国际经贸业务管理水平的,完全适应涉外经济贸易部门、外资企业、海关、商品检验检疫等相关部门从事国际经贸业务管理的复合型应用人才。 本专业课程设置以“专业知识教学、专业技术培训和专业技能实践”为特色。专业知识教学主要通过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学、国际金融与结算、国际贸易实务、国际商法、外贸专业英语等课程的教学来完成。专业技术培训主要是引导学生将所学的专业知识通过实验、模拟和演练,从中掌握各种相关的专业应用本领并取得各种证书。专业技能实践旨在通过实践环节把所学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熟练地运用到实际工作中。 (二)基本规格 为了达到上述目标,本专业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职业道德和团结协作精神,具有强烈的爱国意识和民族精神,具有宏大的国际视野和科学的世界观,自觉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掌握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现代企业管理的基本理论,了解学科发展趋势,具备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 3.掌握现代国际经济与贸易业务管理与国际商务运作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熟练运用电子商务、网络营销、网络支付、物流运作、电子商务系统设计和网站规划、网页制作、数据库技术等与国际经济与贸易业务直接或间接相关的基本知识与技能。 4.熟练掌握一种外语及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应用技能,达到规定的等级要求。 5.了解我国对外经济贸易有关的方针、政策、法规以及国际经济贸易的惯例与规则。 6.具有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本知识,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达到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具有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 二、学制 学制4年,在校学习年限3-6年。 三、学分修读要求 课程类型 总 学 时 学时分配 总 学 分 各学期学分分配 开课门数 最低 修读 学分 讲 授 课程实践 实验或上机 1 2 3 4 5 6 7 8 滚动开设 通识课程① 1006+8周 836 76+8周 94 50 14 14.5 7.5 4 0.5 ─ 1.5 ─ 1 26 43 通识课程② 8379 6107 1864 408 348 ─ ─ ─ ─ ─ ─ ─ ─ 348 348 4 学科平台课程 515 499 ─ 16 32 11 7 9 5 ─ ─ ─ ─ ─ 12 32 专业核心课程 352 288 16 48 23 1 ─ ─ 10 6 6 ─ ─ ─ 7 23 专业方向课程 624 496 32 96 39 ─ — 10 11 16 10 2 ─ ─ 18 18 教师教育类课程 ─ ─ ─ ─ ─ ─ ─ ─ ─ ─ ─ ─ ─ ─ ─ ─ 实践教学课程 40+37周 ─ ─ ─ 40 1 3 3 4 6 1 12 8 2 19 34 个性化课程 ─ ─ ─ ─ ─ ─ ─ ─ ─ ─ ─ ─ ─ ─ ─ 6 小计 10913+45周 8223 1988+ 8周 662 532 27 24.5 29.5 34 28.5 17 15.5 8 351 432 160 其中,专业课程包括学科平台课与专业核心课55学分(必修),专业方向课程18学分(选修)。个性化课程8学分为全校范围内任意选修学分。 四、课程设置与安排 (一)通识课程①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 分 周学时 总学时 学时分配 开课 学期 备 注 讲 授 课程实践 实验或上机 0210000005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 3+1 32 24 8 1 0210000006 形势与政策(一) 1 4 16 16 1 0210000201 大学外语(一) 4 3+2 75 75 1 2210000001 大学体育(一) 1 2 30 30 1 0210000038 军事理论 1 36 36 1 0210000022 大学生心理调适与发展 1 3 18 18 1 0210000032 高等数学D(一) 4 4 60 60 1 021000

文档评论(0)

136****378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