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返回本节 (四)产菇期 16℃左右温度空气湿度85%~90% 适时适量的通风和喷水 保持 1.喷水 间歇 重喷 连续喷:轻而勤喷 结菇水 保菇水 时机:现少许小白粒水量: 2~3天内喷透土层 时机:菇蕾黄豆大水量: 2天内喷透土层 返回本节 勿 喷关门水 喷水不匀 高温时喷水 采菇前喷水 喷过浓的石灰水、肥水及药水 超过土层持水量而渗入料内 应 气温高:早、晚通风 气温低:午间通风 勿 干热风 对流风 强硬风 2.通风 返回本节 返回本节 返回本节 返回本节 返回本节 返回本节 时机:一般在菌盖直径达2~4cm时采收 3.采菇 方法:前3茬扭收,后3茬拔收,2次/天。 不同大小的菇 一级菇 返回本节 (五)间歇期 采菇后 剔除菇根,清净料面,补平孔穴 喷1%~2%石灰水 2茬后,松动板结土层,追施适宜追肥 7~10天再现新菇潮 返回本节 返回本节 四、易发生的问题 菌丝 不良 丝萎缩:菌种老、温不适、通气差、料不宜 不上土:土偏酸、偏干、农药及含盐量高 菌丝徒长:高温高湿通气差;土壤过肥沃 子实体 不良 锈斑菇:喷水后不通风 死菇:高温闷湿、温差大、喷水重、 土层偏干或板结等 菌柄空心:土层偏干,温度高等 返回本节 空 心 鳞片 死菇 锈斑 菌丝徒长 返回本节 (一)生物学特性1.形态特征(菌丝体、子实体)2. 生活条件(营养、温度、酸碱度、光照、覆土) 主要内容 (二)栽培 畦栽 (三)管理措施 发菌期覆土期菌丝上土期(吊菌丝、定菇位)分化期子实体生长期间歇期 返回本节 1.怎样制备覆土材料 2.吊菌丝的时机、目的和措施是什么? 3.定菇位的时机、目的和措施是什么? 4.喷结菇水的时机、目的与措施是什么? 5.喷保菇水的时机、目的与措施是什么? 二、思考题、讨论题 1.是什么原因导致与覆土层接触的一薄层 培养料变黑、腐烂、菌丝消亡?应怎样解决? 2.原基都发生于覆土层表面,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应怎样解决? 3.导致生长的子实体发红的原因是什么? 4.菌丝迟迟不上土的原因有哪些? 一、作业题 返回本节 主要参考资料 1.刘崇汉.蘑菇高产栽培问.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 2.李汉昌.白色双孢蘑菇栽培技术.北京:金盾出版社,1999 3.潘崇环.八种食用菌速生高产栽培新技术.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 4. 杨新美.食用菌栽培学.第9章.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 5.张金霞.食用菌生产技术.第11章.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9 6.黄毅.食用菌栽培.第二版.下册.第2章.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7.张松.食用菌学.第10章.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8.潘崇环.食用菌优质高效栽培技术指南.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9.食用菌[J].上海农科院食用菌研究所,2005:1~610.中国食用菌技术 .11.中国食用菌 返回本节 返回本章 * → (一)品种划分 蘑菇 大肥菇 四孢菇 双孢菇 颜色 棕色、奶油色、白色 菌丝 特征 气生型:高产、质较差 匍匐型:质高,较低产 半气生型:兼两者优点 (二)主要品种 As2796 半气生、偏高温型,出菇适温14~20℃ 耐肥水,转潮快,高产 是国内大面积栽培的主要品种 一、品种 返回本节 返回本节 F56 贴生型,中小型品种菇体圆整,高产优质 耐水、耐肥,抗逆性强 转潮快,出菇齐,菇潮均匀子实体生长最适为15~17℃ 返回本节 高温型,出菇温度20~32℃抗高温,耐贮藏 新登96 As1671 气生型,出菇适温12~18℃ 较耐肥水,转潮不明显 后劲较强 返回本节 根据菌种温度型及当地气候条件确定 人工 栽培 一般 安排 昼夜平均气温稳定在20~24℃ 南方约在10~11月上旬 北方约在8月下旬~9月中旬 播种期向前推20~30天为宜 建堆期 二、栽培期 返回本节 一、配制培养料 二、播种 三、管理 (一)发菌期 (二)覆土期 (三)产菇期 (四)间歇期 四、易出现的问题 栽培技术 返回本章 一、配制培养料 (一)配方 1、配方类型 原料 组成 天然:无化肥,粪作氮源 合成:无粪:化肥作氮源 半合成:粪为主,加少量化肥 2、常用配方 稻、麦草等下脚料46%,粪肥46% 饼肥3%,化学氮肥1% 石膏粉、过磷酸钙各1~2%,石灰2% 粪草比 6:4 4:6 5:5(应用最广) 返回本节 发酵 类型 1次性发酵 2次性发酵 增温发酵剂发酵 发酵 要求 升温快,堆温高,堆期短,腐熟要好 发酵 时间 1次性发料:播种前25~30天,翻4~5次堆 2次性发料:播种前约20天,翻3次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