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2单元7第二课时讲义新人教版必修.pptVIP

高中语文第2单元7第二课时讲义新人教版必修.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理解性默写 (1)汉乐府民歌《长歌行》诗中“东皋薄暮望,徒倚欲何依”化用了曹操《短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诗句,来表现诗人百无聊赖的彷徨之情。 (2)“所谓伊人,在水一方”,采摘的芙蓉因为“道阻且长”而难以送出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归园田居》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诗人作为一个官宦人家的子弟,作为一个熟读儒家经书的知识分子,为了供养家小,不能不违逆自己的“韵”和“性”,奔波于官场。回头想起来,那是误入歧途,误入了束缚人性而又肮脏无聊的世俗之网。 1.辨别下面的特殊句式类型 ①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 ②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 ③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 ④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 我的见解:①宾语前置句 ②状语后置句、省略句 ③省略句 ④ 状语后置句、省略句 2.《涉江采芙蓉》一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表达人物的凄清心境? 我的见解:此诗采用了反衬的手法来表达人物的凄清心境。“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作者先营造了一个美好、欢乐的情境。在此热闹的情境之下,突然思绪一转,发出了“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的感叹,为下面表达诗中人物的孤独寂寞之感张本。开头两句极写美好、欢乐,正是欲以乐景衬哀情,这是此诗表现人物凄清心境的独特之处。 3.在《归园田居(其一)》中,作者在诗中为我们描写了农村中很普通、很常见的生活景象,读后让人感觉到一种恬静之美。结合诗句内容鉴赏这首诗“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的写法。 我的见解:“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描写了一幅远离尘嚣的农村生活的图景。这幅平常的农家生活图景在陶渊明笔下显得很有韵致。前两句勾勒出村庄的远景,“暧暧”是村庄轮廓的勾勒,“依依”是袅袅炊烟的形态描摹;“暧暧”是静景描绘,“依依”是动景描写,动静结合,将宁静而富有生气的村庄的朦胧美表现了出来。后两句借深巷中的狗吠、桑树尖的鸡鸣,表现村庄的宁静,以声衬静,颇有意趣。 这种情致的表现恰好反映了陶渊明归隐田园后平静的内心世界,可以说这幅农家图景正是陶渊明内心的写照。后两句虽未写人,但狗吠、鸡鸣足以让人想象出农家宁静、平和的生活景象。配以诗中的“依依”炊烟,更是将田园农家生活最富有诗意的一面展现了出来。 4.教材中把“守拙”解释为“不随波逐流,固守节操”。你认为这一解释合乎诗歌的意境吗?请说说你的理由。 我的见解:这一解释合乎诗歌的意境。因为“拙”,《辞海》解释“笨拙,与‘巧’相对。”这首诗主要表达作者对官场的厌恶和对农村生活的喜爱之情,反对机巧圆滑,反对官场生活中的八面玲珑、尔虞我诈,因此诗句中的“拙”即朴拙,含有原始本真的意思,与官场的虚伪机巧相对,强调自己不会适应官场,怕自己受到官场不良环境的影响而失其本心。官场是个是非之地,没有那种当官的本领,很难往上爬,像作者这样一个正直清高的人就会感到精神上很压抑,没有自由,所以诗人“归园田”是为了保持自己精神上的自由和独立,表示自己安守本分,向往归真返朴。 5.历朝历代都有两部分人。一部分主张出世,或归隐山林,寄情山水;或退归田园,亲近自然。一部分主张积极入世,去实现自己经国济世的宏伟抱负。陶渊明选择了归隐,你对他的选择有何看法?请谈谈你的观点。 我的见解:(示例1)归隐遁世是他消极地逃避现实的表现。陶渊明退隐田园是在官场上辗转多年之后,面对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他无力抗争,只好逃避。他是迫不得已,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他很难兼济天下。 (示例2)他的归隐有积极意义。陶渊明因“不为五斗米折腰”,而获得了心灵的自由,获得了人格的尊严,写出了流传百世的诗文。在为后人留下宝贵文学财富的同时,也留下了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为陶渊明写意 王向峰 在中国历史上,真正自愿归隐田园的虽然只有你一个,但你丰富的性格却使人眼花缭乱,不能在一个定点上尽现。 你曾有过仕途追求,不然那顶彭泽县令的帽子怎能自动飞落到你的头上?但官场黑暗,加上位卑俸微,你宁肯舍弃那并不是不需要的五斗米,竟然挂冠而去,高吟“归去来兮”,一时高兴得好像逃出樊笼的羁鸟,摆脱筌网的池鱼。你这时反思当年那种少年意气,那不过是迷途之梦的开始,在世与我违的时境中,还以心为形役,真是大错而特错。但是你却把归隐后的困境等待,想得太少了,它虽然可以激发“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诗情,但饥寒本身却是没有诗意的。 在你初归园田居的时日,你把日常生活审美化,感觉一切都是从未经历过的新鲜:拿起酒杯自斟自饮,连庭园中的树都对你微笑;倚托南窗释放傲世之情,深感斗室容身聊以自足自安;远看消闲的白云从山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73****608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