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漂浮导管准备 气囊检查。 使用肝素盐水或NS充满导管。 使心导管远端与持续冲洗器、换能器相联通。 测压装置的准备 加压输液袋:使压力袋压力达300mmHg 袋装0.9%NS500ml内加入肝素0.4-0.6ml。 冲洗管 换能器 换能器盖 压力延长管 三通开关若干 测压准备 连接好后启动快速冲洗器,以彻底清洗管道 驱除换能器帽内所有气体,可转动换能器或轻叩换能器帽。 零位校准 心排血量测定物品 注射液温度探头 热敏电阻连线 冰盒 注射用冷溶液0.9%NS或5%GS 注射器 穿刺物品 18号穿刺针 8F钢丝、扩张管、鞘管 尖刀、弯止血钳 缝针、缝线、持针器 若作切开法。尚需眼科剪,镊子等,静切器械 其它物品 消毒敷料:治疗巾、中单、大单、纱布、手术衣、手套。 其它器械:巾钳、弯盘、小碗、大托盘、剪刀。 生理盐水、局麻药、肝素、抢救药品。 最好有X线透视设备,除颤器。 操作方法 局部消毒、铺巾、局麻 切开法:一般取肘部静脉,大隐静脉,方法同一般静脉切开法,因操作复杂,切口大,易感 染,要结扎一根静脉,故目前已少用。 穿刺法:方法简便,几乎无切口,可送部位多,不损坏血管。 操作方法 颈内静脉 优点:成功率高,走行直,导管易于沿自 然弯曲进入右室、肺动脉。易于长 期保留。 缺点:病人需完全平卧,头低位,心衰病 人难以承受。 并发症:气栓、静脉炎、气胸、误穿颈动 脉。 操作方法 锁骨下静脉: 优点:走行易于沿自然弯曲进入右室、肺 动脉。易于长期保留。 缺点:成功率稍低,穿刺技术要求高,病 人需完全平卧。 并发症:较多,有血肿,气栓、静脉炎、 气胸、误穿锁骨下动脉等。 操作方法 股静脉: 优点:成功率高,技术要求不高,病人可 取头高位 缺点:进入右室、肺动脉较困难。 并发症:很少,误穿股动脉,血肿。 操作方法 穿刺成功后 沿穿刺针送入钢丝 拔出穿刺针 在穿刺点用尖刀开一小口,用弯钳扩张皮下组织。 沿钢丝进入扩张管和鞘管。 若为带侧臂鞘管,可拔出扩张管和钢丝处理侧臂。 操作方法 进管方法 盲目送管法:将导管黄色末端与测压装置相联,边看压力边进管。 进入右房时,导管深度(一般成人) 肘前静脉40-50cm 颈静脉15-20cm 锁骨下静脉10-15cm 股静脉30cm 操作方法 进管方法 盲目送管法: 确信进入右房后,将气囊充气,继续送管。 出现右室压力图形时,要严密观察心电图上有无室性心律失常。 当导管到达右室后再推进大约15cm仍未出现肺动脉压力图形,应缓慢退出导管至右心房,然后重新推进。在气囊保持充气情况下,出现PAWP图形时,说明气囊已嵌顿了某一中等大小肺动脉。故导管不应继续推进。 将气囊放气,压力图形变为 PAP。理想位置应是打入全部1.5ml气体后获得满意PAWP图形。 操作方法 进管方法 X线引导法: 可不连接测压装置,一直将管尖送入左或右肺动脉第一分支。 未打气时,导管随心搏跳动,气囊充气后导管向前进,并且因嵌入肺动脉而不再跳动。 连接测压装置,按前述方法核实压力情况。 完成的仪器和导管连接 插入CO测量模块(M1012A) 将CO接口电缆(M1642A)插入M1012A 将Swan-Ganz导管的三个端口连于M1642A 进入CO设定窗口, 输入计算常数 进入CO测量工作窗口 4-5秒内注入冰水(10ml) 重复测量3-4次 编辑心输出量 进入血流动力学计算窗口 Division, Content owner, Date(in numbers), ISO No * * 你们好 漂浮导管及血流动力学监测 帆 的启示…… 漂浮导管血流动力学监测的由来 漂浮导管结构示意图 S_G-19 气囊连接口 CVP 近端 热敏电阻 气囊 远端 PAP CVP 热敏电阻连接口 近端连接口 远端连接口 A. Quadruple lumen PA catheter B. 气囊 C. 横断面观 Balloon lumen 热敏电阻口 RA 近端 PA 远端 气囊端 漂浮导管结构示意图 Swan-Ganz导管监测的目的 早期发现病人的血液动力学改变 鉴别某些心衰病人的病因 指导严重血液动力学障碍病人的治疗,判断疗效 监测血氧饱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