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作业】 结合庄子学说,也说“有用”与“无用” 基本理解: 一个形体无用的人,尚且有着诸多好处;一个有着无用之心的人(支离其德),没有见用于世的愿望,他应该活得更逍遥,这是庄子最高的理想。 基本理解: 有用,会带来毁灭。这是庄子对世人的告诫。 回顾:《人间世》 该篇描述了人世间错综复杂的关系。文中假借六则寓言,分别提出了在不同场合的不同处世方法。前三则寓言,寓托与统治者的处世之术。唯有去除名利心,不为所用,使心境达到空明(心斋),才能免除各种祸患。后三则寓言,则说处世自处之际,要有清醒的自我生命意识,以无用为大用,才可全生免害。 在庄子看来,有用无用,不过是人的成见罢了。人总是以社会的成见去判断人、物的价值,从而迷失了人的本性。当然,问题并非这么简单—— 《人间世-山木》又讲了这么一件事: 《庄子·山木》记载:庄子行于山中,见大木树叶茂盛,伐木者止其旁而不取也。问其故,曰:“无所可用。”庄子曰:“此木以不材而终其天年。”夫子出于山,舍于故人之家。故人喜,命竖子杀雁而烹之。竖子请曰:“其一能鸣,其一不能鸣,请奚杀?”主人曰:“杀不能鸣者。”明日,弟子问于庄子曰:“昨日山中之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今主人之雁以不材死。先生将何处?”庄子笑曰:“周将处乎材与不材之间。材与不材之间,似之而非也。”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庄子哲学是滑头主义哲学吗? 庄子笑道:“我庄子将处于材与木材之间。材与木材之间,似是而非,仍难免于累……”庄子欲言又止,弟子急待下文:“那又怎处世呢?有材不行,无材也不行,材与木材间也不行,究竟如何是好?” ??? 庄子沉思片刻,仰头道:“如乘道德而浮游则不然:无誉无毁,一龙一蛇,与时俱化,而不肯专为。一下一上,以和为量,浮游于万物之初,物物而不物于物,则还有什么可累的呢?此神农、黄帝之法则也。至于物之性、人伦之情则不然:成则毁,锐则挫,尊则议,有为则亏,贤则厚,不肖则欺。怎能免累呢?弟子记住,唯道德之乡才逍遥啊!” 弟子道:“道德之乡,人只能神游其中;当今乱世,人究竟怎样安息?”庄子道:“你知道鹌鹑、鸟是怎样饮食起居的吗?” 弟子道:“先生的意思是说:人应像鹌鹤一样起居:以四海为家,居无常居,随遇而安;像鸟一样饮食:不择精粗,不挑肥瘦,随吃而饱;像飞鸟一样行走:自在逍遥,不留痕迹?”庄子微笑着点点头。 既然我们无法改变社会,那么我们就改变自己吧!站在有用无用之间,凭借庄子给予的智慧,让思想之鹏在茫茫北冥中冲天而起,翅膀卷起风暴,飞得更高…… 研讨题: 1、如何理解“天生我才必有用”这句狂言? 2、在人生之途上,如何智慧地处于“材与不材之间”? 3、你是否有过“英雄无用武之地”感受?如何消解这种人生困惑? 4、如何理解东坡所谓“用舍由时”?也就是说有用无用取决于机遇。你是否认同? 用,不止“实用”一门子 用,除了实用,还有虚用,也就是潜在价值,隐蔽的虚用甚至长远效果 虚用理论是针对实用主义而言,是对实用主义的补充和深化。那些看似没用的价值往往蕴含着重大的价值,这是一种虚用价值,很少能被我们去发现。 做事态度 很多人做事,只追求有效的,总是忽略自以为那些无效的。到了最后这些无效的因素反而阻止了自己做事的方向。 为人一生,不能只追求实用价值,同样也要注意那些看似没用的价值,即虚用价值。 有无之间 齐白石论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 人生:妙在有意义与无意义之间? 有某种预设的、先定的意义,那是工具?没可能有某种意义,那是虚无。 有意义与无意义之间,哪是希望? 案例一 有一个孩子,在上中学时,父母为他选择了文学这条路。只上了一学期,老师就在他的评语中写下了如此结论:该生用功,但做事过分拘泥和死板,这样的人即使有着完美的品德,也绝不可能在文学上有所成就。 后来,一个化学老师了解到他这个缺点,认为做事过分认真正好适合搞化学实验,便建议他改学化学。这一次,他的缺点正好用在他适合的地方,因为化学实验需要的正是一丝不苟。他好像找到了自己人生的舞台,化学成绩在同学中遥遥领先,以至后来荣获了诺贝尔化学奖。他的名字叫奥托·瓦拉赫。 案例二 无独有偶。法国一家涂料公司对全部员工进行了性格测评之后,不是根据员工的优点来安排工作,而是按照每个人的缺点来编排岗位:譬如让爱吹毛求疵的当质检员,让争强好胜的去抓生产,让好出风头的去搞市场公关,让斤斤计较的去管仓库等等。(摘自《青年时代》2005年第9期) 案例三 ? 和珅不仅行政上“霸”,而且为官很“贪”。他为人阴险,谁反对他,他就不露声色地置谁于死地。因此,下面的官员,包括总督、巡抚之类大员,都竭力讨好和珅,送给他大量金银财宝。和珅有恃无恐,有贿必收,索贿进财。连皇太子向他行贿,他都照领不误。当时,和珅门前,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