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建设史1-2讲.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春秋时期全图 公元前770年(周王东迁)—公元前476年(敬王末年) 诸侯专政,齐、晋、秦、楚先后称霸; 大小诸侯140余个,还有约30个蛮夷戎狄等部落。 * 战国时期全图 公元前475年(元王元年)—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二十六年统一六国) 强国不断吞并弱小,逐渐形成齐、楚、燕、赵、韩、魏、秦战国七雄。 * 一.社会背景 是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时期,也是中华文化形成和丰富的重要时期。 学术思想百家争鸣,商业发达,战争频繁使筑城与攻守城技术发展,形成了城市建设的高潮。 铁器工具出现并广泛运用于生产,标志着生产力水平进一步提高。 手工业、商业发展也促进城市的发展,城市的规模、数量增加,出现了不少商业都会。 * 二.城市建设 ?1、燕下都:河北易县,是现存战国最大的城市遗址。 城市位于两河所夹的河滩地带,分为内城(城)和外城(廓)两部分,设有版筑夯土城墙。 内城东侧设有城壕,内外城之间设城墙和运粮河,还有一定的防御功能。 * 1.燕下都:(续) 城内还有一些利用天然土台筑成的夯土台,主要分布在内城的东北部区域以及内城北城墙的外围; 居住主要分布在内城和外城的南部,临中易河; 手工作坊主要分布在内城的中部和北部; 墓区位于内城的西北角。 * 2、齐临淄:春秋战国时期最大最繁华的城市 ?建于公元前4世纪,在今山东淄博。人口在30万人之上。 大城和小城两部分。 大城主要是居民点、工商业者和军队驻扎地; 小城嵌在大城西南角,近似锯齿形,主要驻扎贵族王宫,与大城相接,有道路相连。 * 城市已形成商业街道; 有比较完整的防水设施,城内有排水沟,并与城外河流联系起来,从城内排出城外,出口处有石栏防御。 * 3、赵邯郸: 公元前386年赵国都城迁至邯郸,建都历时159年。 包括宫城和大城,宫城由三个小城组成,平面呈品字形,西城比较规整,北城近似方形,有几处形成了轴线,可能是宫殿建筑群。 大城中大量是各类作坊和居住遗址。 * 4、郑韩故城: 城市分为主城及外廓城,中部有一道南北夯土墙将城分为东西两部分。 城墙是黄土和黏土分层夯实而成,高度一般为10米。主城近似正方,主要是宫殿区和贵族居住区,宫殿区位于中央偏北,居住区位于宫殿区的北边; 外廓城比西城大三分之一,主要是手工业、商业和一般市民居住区;外城中央有一仓城。 * 郑韩故城复原示意图 * 春秋战国时期的规划思想 管子——重视发展农业及工商业对城市的关系。 “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上,必于广川之下,高勿近阜而用水足,低勿近水而沟防省”; “因天适,就地利,故城廓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 体现追求自然、天道的本质,对中国古代由于交通便利而发展形成的经济中心、商旅城市有较大影响。 * 5、春秋战国时期城市总体特征: l?城市既是统治者的政治中心,也是商业手工业集中的经济中心,城市统治着农村; l??都城一般由城与廓组成,城与廓形状较规则;但城与廓的关系有不同,如齐临淄城与廓重合,燕下都城与廓并列;内城为王宫贵族居住,廓一般为普通市民居住; * l??城市的经济活动区域增加,有集中的市场,常在城廓地带; l??城防功能有所提高,已出现系统的排水设施; l??城市选址符合早期城市特点,多位于河流边,一些城市引河修建护城河,并将水道引入城内,一方面可以加强防御,另一方面为城市的运粮、供水和排水提供便利条件。 * 第四章?? 秦汉时代的城市 * 一.社会背景 战国为秦朝统一,秦朝实行了许多促进社会进步的措施,如统一了税率、货币、度量衡等,促进了工商业和城市的发展; 建立了强大的中央集权和郡县制度; 修建了通向全国的弛道,强化了国家的交通网络。 * 一.社会背景 农民起义推翻了秦朝的统治,在长期战争中刘邦战胜了项羽建立汉朝; 西汉恢复了秦朝的郡县制,又部分恢复了封建制,即部分郡县直属于朝廷。 汉朝经过初期恢复,到汉武帝时期,政治得到巩固,商业得到发展,出现了许多商业都会; 平定西域,打通丝绸之路; 边塞城市建设——汉代军市 西汉时期全图 * 东汉时期全图 东汉光武帝刘秀于公元25年即帝, 东迁都城于洛邑,消平了王莽末年割据的政权,恢复了西汉末期旧制; 公元220年东汉灭亡。 * 二.城市建设 ?1、 秦朝都城咸阳: 建于公元前350年,位于今咸阳城以东20公里的渭水河北岸。 平面接近方形,城南部分已被渭水河冲毁。 咸阳城的北部为宫殿区域,考古发现咸阳城的北城桓是夯土墙,两丈宽,与城墙相临有密集的宫殿遗址,下水道的断面很大,当时城市排水系统很完善; * 秦朝都城咸阳 在宫殿附近有铸铁、冶炼和陶窖作坊,表明当时已经有了为宫廷服务的官府手工业作坊。 居民区位于城南,大部分沦入渭水,居住形式按照闾里布置,整齐划一,设里监门,对闾里进行严格管理。 * 秦都外围规划——“象天法地”的规划思想 “

文档评论(0)

a1335558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