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线路设计幻灯片.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两曲线间夹直线,一般情况下不短于50m,困难情况下不 短于25m。场线上两曲线夹直线不短于12.5m(均不含过渡段)。圆曲线最小长度为12.5m,以不小于最大转向架中心销距11.0m,进整为标准轨长的一半。 ⑶曲线函数计算公式 ①缓和曲线示意图见图2-17。 图2-17 缓和曲线示意图 式中:R——半径; a——偏角。 ②圆曲线函数计算公式 (2-19) (2-20) ③缓和曲线函数计算公式 式中: l—为缓和曲线长度  曲线加宽和缓和曲线函数表,见表2-8。 四、线路纵断面设计 ⑴轨道交通线路按地面标高差异分为地面线、高架线、地下线。 ⑵地下铁道车站设线路纵剖面的最高处,车站两端为下坡,称为节能纵坡。 ⑶车站主体结构采用明挖法施工,区间隧道采用盾构法或其他暗挖法施工,方便设计成节能纵坡。 ⒈坡度选择 ⑴最大纵坡 ①我国地下铁道正线规范规定最大坡度宜采30‰,困难地段可采用35‰,辅助线的最大坡度宜采用40‰,但均不包括各种坡度的折减值。 ②高架轻轨线按我国轻轨样车技术条件规定正线的限制坡度定为60‰。 ⑵车站纵坡 ①地下铁道车站站台计算长度段坡度宜采用2‰,困难条件下不大于3‰。 ②地面和高架桥的车站站台段线路设置在平道,在困难地段可设在不大于3‰的坡道。 ⑶最小纵坡 ①隧道内线路坡度一般不小于3‰。 ②车场线设在不大于1.5‰的坡道上。 ③为了便于道岔的养护与维修,道岔应铺设在不大于5‰的坡度上,在困难的条件下可设在不大于10‰的坡度上。 ④隧道内折返线和存车线一般选取20‰。 ⒉竖曲线 ⑴为了缓和变坡度的急剧变化,使列车通过变坡点时产生的附加加速度不超过允许值,相邻坡度差大于或等于2‰时,应设竖曲线。 ⑵列车通过变坡点时产生附加加速度av (m/s2),竖曲线半径RV(m)和行车速度V(km/h)之间关系为: (2-21) ⑶我国地铁规范上正线取值一般av=0.1m/s2,困难条件下av=0.17m/s2。考虑区间正线的运行速度一般为80km/h,站端为60km/h.。将上述数据代入公式(3-21),如表2-10。 线路类别 一般情况 困难情况 正线 区间 5 000 3 000 车站端部 3 000 2 000 联络线、出入线 2 000 车场线 2 000 竖曲线半径 表2-10  对轻轨线路,设计行车速度V=30~60km/h,竖向离心加速度aV=0.3~0.6m/s2,计算结果如表2-11。 序号 v(km/h) av(m/s2) Rv计算值(m) Rv取值(m) Rv最小限值(m) 1 30 0.3 232 2 000 1 000 2 40 0.3 412 3 50 0.45 430 4 60 0.6 463 竖曲线Rv计算表 表2-11 ⒊坡段长度  综合考虑行车平稳及工程量的影响来确定最短坡段长度。 ⑴一般情况下线路纵向最小坡段小于列车长度时,可以使一列车范围内只有一个变坡点。 ⑵坡段长度还应满足竖曲线既不相互重叠,又能相隔一定距离,两竖曲线夹直线长度不宜小于50m,有利于列车运行和线路的维修。 地       铁 与 轻 轨 第二章 地铁与轻轨交通线路规划与设计 第二节 线路设计 一、基本规定 ⒈线路设计一般分为四个阶段,即可行性研究阶段、总体设计阶段、初步设计阶段和施工设计阶段。 ⒉地铁和轻轨线路按其在运营中的作用,可分为正线、辅助线和车场线。 ⒊地下铁道线路在城市中心地区宜设在地下,条件允许时可设在高架桥和地面上。 ⒋地下铁道的地下线路的平面位置和埋设深度。 ⒌地下铁道每条线路均应按独立运营进行设计,线路之间以及线路与其他交通线路之间的交叉处,应为立体交叉。 二、选线 ⑴选线包括设计线路走向、线路路由、车站分布、辅助线分布、线路交叉形式、路线敷设方式等的选择。 ⑵选线分为经济选线和技术选线。 ⒈经济选线 ⑴经济选线就是选择行车线路的起始点和经过点。 ⑵线路起始点往往选择在换乘量大的处所。 ⑶在城市中心区,轨道交通宜设置在地下。 ⑷线路应尽量经过大的客流集散点,见图2-8。 ⑸在市郊集合部和郊区,应以高架桥和地面线路为主。 图2-8 上海地铁一号线示意图 ⑹地铁与轻轨不论地下、高架或地面线,左线和右线一般平行并列于同一街道范围内。左右线的组合方式形式多样,常见地下线的组合形式如图2-9所示。 等高并列平行 等高平行并列 上下重叠 水平分离 上下水平均分离 图2-9 左右线路位置关系(尺寸单位:m) 图2-10

文档评论(0)

a1335558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