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交通环境工程3第五章 道路交通生态环境影响评价.ppt

道路交通环境工程3第五章 道路交通生态环境影响评价.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 对土地利用格局和资源利用效率的影响。 交通道路的建设, 改善了沿线范围的交通条件, 使得道路节点(如车站、出入口等) 附近的生活、物流、信息等更为便利, 从而改变了周边地区的人口分布以及土地利用格局, 这些地方的土地出现不可逆性的硬化和人为荒漠化,并引发一系列生态要素发生变化, 其中废水、废气、噪声等各类污染物排放显著增加。 此外,高等级公路基本为封闭式管理, 附近居民的穿越比较困难, 使得原来容易通达的地方变得疏远起来。本来很近的农用地, 现在管理起来却比较麻烦, 如此也势必会影响到农用地的使用格局。 2. 生境隔离。作为一种跨地区、跨流域的大型工程, 由线形廊道所组成的交通网络不可避免地对沿线地区的生境进行分割、隔离, 使动、植物生活、繁衍所需的大面积领域分割成小区域, 破坏了野生动、植物自然栖息、生长和繁殖、活动的场所, 从而影响到野生生物的觅食、生殖、迁徙与信息传递。 3. 交通工具的碰撞造成动物死亡率的显著上升。由于交通道路上频繁的、高速行驶的交通工具, 经常出现动物因受碰撞而受伤、死亡的事件。很多种类的动物都受到了交通工具的严重伤害。 4. 改变动物的行为。交通道路的出现, 将对区域内野生动物的行为产生严重影响, 主要有如下五个方面: 1) 避难所范围的迁移; 2) 行动模式的改变;3) 繁殖成功率的改变; 4) 逃生反应的改变; 5) 生理状况的改变。 5. 对道路土壤系统的影响。 1) 土壤物理结构的改变: 道路的使用会导致永久性土壤硬化, 使得土壤的生态功能基本丧失———即便不连续使用, 这样的结果也是不可逆的。 2) 温度: 由于失去植被覆盖和路面结构的改变, 坚硬路面的白天温度要明显高于一般裸土, 尤其在夏天, 形成了强烈的热岛效应。这种热岛效应一般随路面范围和厚度的增加而增大。 3)土壤含水量: 由于路面结构和土壤孔隙度的严重改变, 雨水下渗量急剧减少, 道路土壤的含水量远较一般土壤为低。 6. 光环境的改变。夜间交通工具的用光, 使得沿线附近的光环境有了显著变化, 直接影响到了植物的光信号反应, 使得周边的植物群落结构发生相应的改变。 7. 大气环境的改变。 1) 灰尘: 道路的使用, 不可避免地导致了大量尘土的产生和散播,当这些尘土附着在植物上后, 会影响植物的光合、呼吸和蒸腾作用, 从而对植物造成生理伤害 。 2) 以化石燃料为动力的交通工具消耗氧气, 释放二氧化碳, 排出尾气, 在某些情况下产生光化学烟雾。 8. 声环境的改变。交通工具的鸣号及其在道路上奔驰所发出的声音, 都将对周边声环境产生影响, 这种噪声对于附近居民的学习、工作、生活以及周边生态系统生物的行为如觅食、移动、扩散、繁殖、信号传递等均有很深的影响。 9. 道路振动。交通工具在路面上高速奔驰往往会使道路及沿线附近地面产生振动, 如果引起共振, 其后果有时相当严重。 10. 化学环境及水环境的改变。 道路在养护和使用过程中至少向周边环境释放如下五类化学物质: 1) 重金属;2 ) 盐类 (主要是Na、Ca、K、Mg盐, 改变了周边土壤和水环境的化学组成和pH);3) 有机物;4) 尾气 (一氧化碳、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等, 在一定条件下会产生光化学反应, 形成光化学烟雾)。 由于道路引起的化学环境改变, 会对生物产生较大影响,这些影响主要包括:一些植物的化学成分会因为环境的污染而改变, 一些植物和动物可能会积累到足以危害机体健康的毒素; 在这些化学物质的胁迫下, 动物行为可能受到显著影响, 甚至大量死亡; 受化学物的干扰, 一些动物会受到影响而更容易受到交通工具的伤害。 11. 造成外来物种的散布。由于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道路交通往往有利于外来种的传播。 1) 道路交通常常把外来物种的繁殖体带到本地区, 道路养护又为它们的萌发和幼苗的生长提供了有利条件。 2) 对路边植被的管理如刈割会促进对剪割不敏感的外来植物的生长。 3) 道路附近土壤结构的变化, 降低了乡土植物的生长活力, 为外来种提供了一个无竞争的入侵环境。 4) 沿线附近的阳性环境, 为某些喜阳的外来植物的生长和繁衍提供了便利。 §5.3 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与分析 一、调查范围 二、调查内容 三、调查方法 一、调查范围 1.公路沿线两侧200m以内范围; 2.公路临时用地、取土场、弃渣场等。 二、调查

文档评论(0)

a1335558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