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血管内瘘血栓形成的处理-中国血液净化.PDFVIP

人工血管内瘘血栓形成的处理-中国血液净化.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494 • 中国血液净化2017年7月第16卷第7期 Chin J Blood Purif, July,2017,Vol.16,No.7 ·血管通路· 人工血管内瘘血栓形成的处理 1 1 1 1 1 1 1 1 1 马 博 李金勇 樊雪强 叶志东 陈 洁 郑 夏 杨煜光 甄雅楠 刘 鹏 【摘要】目的 血栓形成是导致人工血管内瘘失功的主要因素,本文主要目的是评估人工血管内瘘血 栓形成后取栓治疗的远期效果,总结人工血管内瘘血栓形成的处理经验。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8 月~2016年11月因人工血管内瘘血栓形成在中日友好医院心脏血管外科行手术治疗的51例患者,总结 其相关临床资料,分析取栓治疗后的初级通畅情况及次级通畅情况,利用Cox模型分析其相关危险因 素。 结果 本研究的平均随访时间是为32.3个月,取栓治疗后的1年初级通畅率为54.9%,1年次级通 畅率为94.1%,2年初级通畅率为36.1%,2年次级通畅率为72.2%。关于初级通畅情况的多因素分析中, 第一次取栓治疗时行球囊扩张治疗为保护性因素(HR 0.361,95% CI 0.135~0.968,P 0.043)。关于次 级通畅情况的多因素分析中,男性为危险因素(HR 3.008,95% CI 1.010~9.032,P 0.049)。 结论 取栓及相应的介入治疗是人工血管内瘘血栓形成的有效处理手段,具有良好的长期通畅率。 【关键词】人工血管内瘘;血栓形成;取栓治疗;介入治疗 中图分类号:R654.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1-4091.2017.07.015 1 1 1 Treatment of thrombosis in arteriovenous graft for hemodialysis MA Bo , LI Jin-yong , FAN Xue-qiang , 1 1 1 1 1 1 1 YE Zhi-dong , CHEN Jie , ZHENG Xia , YANG Yu-guang , ZHEN Ya-nan , LIU Peng Department of Cardio- vascular Surgery, China-Japan Friendship Hospital, Beijing 100029, 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 LIU Peng, Email: liupeng5417@163.com 【【Abstract】】Objective Thrombosis is the main cause of arteriovenous graft (AVG) dysfunction. This re- search evaluated the long-term results of thrombectomy for AVG thrombosis and summarized the treatment ex- perience. Methods This study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51 patients who received thrombectomy and interven- tions for AVG thrombosis in our center from Aug. 2009 to Nov. 2016. The primary patency and second paten- cy were analyzed. Cox regression was used to evaluate the risk factors for primary patency and second paten-

文档评论(0)

jinzhu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