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喘研究的热点与方向审批版.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FeNO结合ACQ评分可更好地帮助改善哮喘控制 研究结果:Fca策略与Pca策略相比改善了哮喘的控制状态(P0.2);三种策略对生活质量的改善差异不大;Pca和Fca策略与Ca策略相比明显地减少了哮喘药物的使用。 Pca:部分未控制哮喘 Ca:控制哮喘 Fca:呼出气一氧化氮引导的哮喘控制 Honkoop P J, et al. Journal of Allergy Clinical Immunology, 2015, 135(3):682-688.e11. 一项非盲、实效性、整群随机试验纳入611例18-50岁的成人哮喘患者,遵医嘱使用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并被随机分为3组:Pca组(n=219,ACQ1.5)、Ca组(n=203,ACQ0.75)和Fca组(n=189,ACQ0.75,FENO25 ppb),采取不同的针对性治疗策略。随访12个月,每3个月利用在线工具调整一次治疗方法。 主要终点是每质量调整生命年的增量成本、哮喘控制(ACQ评分)、生活质量(哮喘质量生活问卷)、哮喘药物使用和重度急性发作频率。 哮喘的治疗原则 其他可选控制药物 缓解药物 首选控制药物 低剂量 ICS 考虑低剂量ICS 白三烯受体拮抗剂 (LTRA) 低剂量茶碱* 中等/高剂量ICS 低剂量ICS+LTRA (或+茶碱) 按需使用SABA 按需使用SABA或低剂量ICS/福莫特罗# 增加噻托溴胺*? 高剂量ICS+LTRA (或+茶碱*) 增加低剂量OCS 参考附加治疗,如噻托溴铵*?, 奥马珠单抗, 美泊利单抗* STEP 1 STEP 2 STEP 3 STEP 4 STEP 5 *不适于小于12岁的儿童 **对于6-11岁的儿童,Step 3的首选治疗使用中等剂量ICS #适于需要倍氯米松/福莫特罗或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维持和缓解治疗的患者 雾化吸入噻托溴胺的附加治疗方案适于大于12 岁、具有哮喘急性发作史的患者 GINA 2016. 低剂量 ICS/LABA** 中等/高剂量ICS/LABA GINA2016对于6岁及以上儿童、成人哮喘患者的治疗推荐 哮喘特异性生物治疗的作用环节 上皮细胞 抗胸腺基质淋巴生成素(Anti-TSLP) 抗IgE 抗IL-5 抗IL-13 抗IL-4/13 GATA-3DNA酶 抗IgE 细胞屏障 免疫起始 介质 效应细胞 抗原 Wenzel S E. Nature Medicine, 2012, 18(5):716-725. Chung K F. Lancet, 2015, 386(9998):1086-96. 树突状细胞 IgE受体 以IL-5/IL-5R为靶向进行重症哮喘的治疗 Step 5的新靶点药物 1. Shen Z, Malter JS. Apoptosis. 2015;20:224-234. 2. Mukherjee M et al. World Allergy Organ J. 2014;7:32 3. Kolbeck R et al. J Allergy Clin Immunol. 2010;125:1344-1353. 4. Varricchi G, et al. Current Opinion in Allergy Clinical Immunology, 2016, 16(2):186-200. 通过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ADCC)来清除嗜酸性粒细胞3 直接作用于IL-5以清除IL-5.但非IL-5的细胞因子仍可能促进嗜酸性粒细胞炎症的发生1,2 以IL-5为靶点 以IL-5受体为靶点 抗IL-5Rα抗体诱导嗜酸性粒细胞的凋亡 Benralizumab通过岩藻糖基化Fc区域,增强自身对效应细胞(如自然杀伤细胞和巨噬细胞)FcγRIIIa受体的结合力1,2 自然杀伤细胞(NK)上的Fc受体与嗜酸性粒细胞上的抗IL-5Ra抗体结合,引起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作用(ADCC)1,4,从而导致嗜酸性粒细胞的凋亡 1. Kolbeck R et al. J Allergy Clin Immunol. 2010;125:1344-1353. 2. Tan L et al. J Asthma Allergy. 2016;9:71-81. 3. Grossman WJ et al. Blood. 2004;104(9)2840-2848. 4. Molfino NA et al. Clin Exp Allergy. 2011;42:712-737 未来研究方向 4 NHLBI workshop 哮喘的起源和初级预防 产前及幼儿时期的环境、遗传和免疫等风险因素 怎样阻止哮喘的发生? 哮喘的异质性:表型和内型 疾病修饰 个体化哮喘控制策略和管理 Am J Respi

文档评论(0)

a1335558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