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子中的意思。(3分)
①便要还家: ②既出,得其船: ③醒能述以文者:
7.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⑴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译文:
⑵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译文: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桃花源人为什么叹惋?这句话有何作用?
①对桃源外的朝代变化感到吃惊;②因世间社会动乱黑暗和百姓生活痛苦而叹惋。
作用:结构上:照应前文“避秦世乱”;
内容上:表明这里与世隔绝,反衬外面世界的动荡与黑暗;揭示主题:反映出广大人民渴望和平、摆脱压迫的愿望,寄托作者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4、文中作者描写一个怎样的理想社会?为什么要虚构“桃花源”这样一个世界?
描写了一个景色优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风俗淳朴;没有压迫,没有战乱,社会平等,和平安宁的社会。
目的是为表达作者对当时黑暗社会的不满;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5、桃花源中的人为什么叮嘱渔人“不足为外人道也”?这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表现桃花源人不愿和外界交往,不希望外人来打扰他们和平安宁的生活。
为下文再寻桃花源、遂迷埋下伏笔。
6、文中结尾写太守和刘子骥先后探访未果的情形有什么作用?
①让一位真实的历史人物出来作证,文章显得亦真亦幻,增添传奇色彩;
②暗示桃花源是虚构的无法实现的理想世界。
四、阅读理解
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为了吸引读者,多处设置了悬念。
B.文章开头写桃林的美好,是为了渲染神秘的气氛,为下文写桃花源的美好做铺垫。
C.文章先写渔人偶然进入了桃源,结尾又写刘子骥寻而未果,前后矛盾。
D.“沿溪行,忘路之远近”是为下文找不到桃花源埋下伏笔。
下列对本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桃花源里,没有剥削和纷扰,土地肥沃,男女耕作,老幼欢乐,是古代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形象体现。
B.在听了渔人对外界的介绍后,桃源人叹惋不已,从上下文推知,他们发出的主要是“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的时光易逝。
C.桃源人希望渔人不要把这里的情况告诉给外界,目的是希望远离战乱和苦难,永不受打扰,继续享受这宁静祥和的生活。
D.作者既描绘了桃花源里一幅鲜活的人间生活的图景,又极力表现它的似有似无。寻觅不可得,反映了作者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二、重点句子翻译
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译: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2、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译: 水潭中大约有一百来条鱼,都好象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
3、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译: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
4、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译:(鱼)静止不动;忽然间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跟游人逗乐。
5、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译: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6、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译:溪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参差不齐,不知道它的源泉在哪里。
7、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译:寂静寥落,空无一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三.简答题
1、第一段作者发现小石潭的经过,用了哪些准确的动词?描写了哪些景物?找出来。 用“闻”“伐”“取”“见”等动词;
写了篁竹、水声、小潭和潭边的青树、藤蔓。
2、第二自然段写了潭水、游鱼、阳光、影子这些景物,潭水最大的特点清澈,作者是运用了侧面描写。此外,作者还写到了游鱼,其中“佁然不动 ”是静态描写,“俶尔远逝,往来翕忽”是动态描写,这里运用了动静结合的写作手法。
3、第三自然段描写小潭源流,依次抓住溪身和岸势的什么特点来描写?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抓住溪身的曲折、蜿蜒,岸势的参差不齐来写的,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4、第四自然段写作者在潭上所见到的景物和自己的感受,描写了小石潭中怎样的气氛,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全文的点睛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