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系·文化·历史观——参修《中华邹氏族谱》的思考.docVIP

世系·文化·历史观——参修《中华邹氏族谱》的思考.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世系·文化·历史观——参修《中华邹氏族谱》的思考 2007年1月 第34卷第1期 湖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HubeiUniversity(Philosophyands0cialScience) Jan..2o07 Vo1.34No.1 世系.文化?历史观 —— 参修《中华邹氏族谱》的思考 邹贤敏 (湖北大学文学院,湖北武汉430062) [摘要]新修族谱,要建立,贯彻世系为本,文化是魂的理念,大胆打破传统谱牒的内容格局和格式;要 坚持以现代的,科学的历史观为指导思想,重建家谱的价值观.以符合弘扬中华文化的时代需求. [关键词】族谱;世系;文化;历史观 [中图分类号]K20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4799(2007)01—0077—05 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到哪里去?面对这一串颇富人文内蕴且具普世性的追问,信仰上帝 的西方人会飘升到形而上的思辨王国,不倦地去寻求答案;而崇拜祖先的中国人则会在形而下的国史, 方志,家谱中去追本溯源.海峡两岸合修《中华邹氏族谱》,就是试图为邹氏族人认识自己乃至认识家国 构建一条时光隧道,打开一扇历史的窗口. 在每个炎黄子孙的心里都潜藏着一颗家族的种子.有一个家族情结.它是传承几千年的民族基 因,化解不开,挥之不去.在中华民族的文化演进过程中,社会组织血缘纽带解体的不充分,使由血缘纽 带维系着的家族构成了中国社会的基石.是社会机体生生不息的细胞.以血缘亲情达到尊祖敬宗.和宗 穆族.完全符合人的本性.作为家族情结的一种物化形态.家谱对加强宗族的凝聚力和亲和力确有重 要意义. 编纂谱书是古代社会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一件大事,无论是宋以前担负别选举,定婚姻,昭贵 贱的社会政治功能,还是宋以后承担尊祖,敬宗,收族的伦理教化功能,家谱都要有益于宗法秩序的 稳定.有利于封建统治的巩固.程子讲得很透彻:管摄天下人心,收宗族,厚风俗,莫切于谱.是不独为一 家之情谊所由基,而实为国家治世之道所由基.就邹谱而言,从宋元到明清,从邹浩的序昭穆,定尊卑, 别上下到邹绍宗的史修而国事不泯,谱修而宗伦不紊,从邹元标的昭世守,着家声,纪功德,显谟烈 到邹世朝的守前人宗孝之法.而恢宏之,无不印证了先哲们揭示的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 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之真理性.谱书的直接作用是助人归宗认祖.所谓山必祖于昆仑之脉,水必祖于 天一之精,人必祖于有生之源(邹元标语).因此.明世系成为历代修谱的重头戏.世系乃宗谱之本.值 得注意的是,在封建宗法制下.家族情结被注入了血统论的因子.宋真宗在动员群臣各修家谱时,就着 意炫耀自己血统的高贵:膺前代禅授之宜,接上世统立之正,实质上是为自己统治的合法性,神圣性寻 找血缘依据.他说世教之大者,莫谱牒若也,而源之深者,流必长,膏之沃者,光必炀,血缘亲情一旦 渗入血统论和其他宗法思想,必然会朝着巩固封建,地主制度的方向发展.正是这种血统论,给传统的家 谱烙上了攀附显荣,借为光宠的伤痕.不少家谱攀附帝王,名人为本族之远祖,认他人为祖宗,就象周作 人说的:去别处找一个阔的祖来.鲁迅先生痛切地视此为中国国民性的一个弱点,所以他笔下那个连 自己姓什么都有点茫然的阿Q,却常常夸耀过去:我们先前——比你阔的多啦!你算是什么东西! [收稿日期]2006—04—20 [作者简介]邹贤敏(1938一).男,湖北武汉人,湖北大学文学院教授,主要从事文艺理论研究. 78湖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版)第34卷 家族情结是家族传统中长期的历史和文化积淀的产物.其核心是重血缘亲情.表现为见枝穷本, 饮水思源的寻根心理,和把个人命运同家族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群体倾向,而且在一定的条件下,家 族寻根可扩大到民族寻根,家族认同可扩大到民族认同.历史证明,为封建,专制统治服务的宗法制度应 该彻底摧毁,但重血亲却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永开不败的情感之花.因此,正处于现代转型期的中国社 会仍需要弘扬和培育家族情结.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重血亲的优良传统.正如孙中山先生早就说过 的:由宗族的团结,扩大到国家民族的团结.这是中国人才具有的良好传统观念,应妥加运用.(《三民主 义.民族主义》)新修邹谱的主要目的之一.仍然是帮助海内外的邹姓子孙寻根认祖,满足他们构建精神家 园和渴望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没有宗族的团结.哪来民族,国家的团结?一个人如果连自己的祖宗都 不尊崇.数典忘祖.又怎么会有发自内心的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以反封建的名义压制,扼杀人 民群众的尊祖敬宗之心,和宗穆族之情,否定,割断中华民族重血缘亲情的传统,而侈谈民族自豪感, 爱国主义精神.那不过是空洞的,反人伦的政治教条,具有极大的欺骗性和破坏性.我们强调新修的家 谱仍有寻根认祖的功能,并不是要复活游荡在旧家谱中的宗法思想的亡灵,相反,我们主张要彻

文档评论(0)

ligennv131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