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昌硕《石鼓文》临摹方法(9-14).doc

  1.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5 吴昌硕《石鼓文》临摹方法(9-14) 第九讲 这一讲主要是上中下结构分析,可分为三类: 1、图三十八,中部宽而上下窄; 2、 图三十九,中部分窄而上下宽; 3、图四十,上中下三部分等宽。从第四讲到第九讲,着重分析的是吴派石鼓结构特点,有两点要加以说明,一是所谓的结构主要从篆书形态上来划分,而不是从楷书标准,两者有重合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二是这些规律体现了吴昌硕的追求目标,让静态篆书飞动起来,因而也是临习吴派石鼓要最注重体会的。 第十讲 这一讲主要是疏密关系和空间分割分析。 1、疏密关系。图示中以阴影部分表示密,以空白来表示疏,可分为五类: ① 图四十一,上密下疏; ② 图四十二,下密上疏; ③ 图四十三,左密右疏; ④ 图四十四,右密左疏; ⑤ 图四十五,四周密中间疏。以上所列五种情况,打破绝对均衡,都是因形生势,特别是第五种情况吸收金文特点,吴昌硕不愧是善学善用的大家。 2、空间分割。主要有等分型和不等分型两类:等分型。①两等分。图四十六,左右两部分所占空间均等;②三等分。图四十七,左中右三部分所占空间均等。不等分型。① 左右结构有两种情况,图四十八“原”和“ ”左大右小;图四十九“嗣”左小右大; ②上中下结构,图五十,上下小而中间大; ③左中右结构,图五十一,左右小而中间大; ④上下结构有两种情况,图五十二“虎”、“贤”上大下小;图五十三“鹿”、“为”上小下大; ⑤半包围结构有两种情况,图五十四“左”左半包;图五十五“各” 右半包。 第十一讲 这一讲主要是相同笔画、部首以及相同字形处理分析。 1、笔画处理。篆书笔画较为简单,主要有点、横、竖、弧。当有很多线条同向并立时应避免雷同,可分为四类: ① 竖线同向朝上,一般是中间缩进,两边伸出,图五十六“之”、“出”、“寺”、“世”,但有特例,如“止”。 ② 竖线同向朝下,一般也是中间缩进,两边伸出,图五十七“不”和第一个“来”字,但也有特例,如“帛”基本平齐,第二个“来”字则中间伸出; ③ 横线同向朝左。图五十八中“又”、“及”、“”一般中间缩进,上下伸出,在用笔粗细上有一些变化; ④ 三条以上线条。如图五十九,通过线条向背、粗细和屈直变化来避免雷同。 2、部首处理。偏旁相同和结构对称在篆书中很多,吴昌硕主要通过错位来打破平正,实现字体生动性的突破,可分为两类: ① 上半部分相同。中间伸出而高于左右两部分,如图六十中“栗”和“ ”; ② 下半部分相同。中间缩进而左右部分伸出,如图六十一中“ ”、“奔”,而“奔”字篆书异体“ ”则这两种情况并存。 3、同字异形处理。篆书笔画没有楷书多,而结字大小变化也不象行书那要那么方便,不可过于悬殊,因而同字异形处理难度大。吴昌硕主要通过结构移位、笔画粗细和改变弧度来实现。《石鼓文》中“其”字出现的最多,有23个,每个皆有不同变化,图六十一中各字变化中可见证吴昌硕的匠心独运。 ? ? 第十二讲 吴昌硕对《石鼓文》学习临摹倾注了毕生心血。他常用多种形式来书写《石鼓文》,创临结合,似临似写,非临非写,通过各种形式的应用,对《石鼓文》烂熟于胸。图六十二的对联作品,是吴昌硕创作的最主要形式。《石鼓文》中一些字已是死字,吴昌硕将这些死字剔除,创作了相当多的集字联,使文字内容和表现形式相得益彰。图六十三的条幅作品也是吴昌硕创作的常见形式,有时节临,有时是四条屏或六条屏等结合应用。除这两种常见形式外,还有如图六十四所示扇面形式。因版面限制,还有一些斗方、横幅和团扇,兹不一一列举。 ? ? ? ? ? ? 第十三讲 吴昌硕独特的《石鼓文》风貌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经历了一个不断磨砺、吸收、锻造和升华的过程。概括起来讲,就是“一家为主,百家为辅”。除对《石鼓文》精研外,吴昌硕还吸收了相当多其它篆书的精华,如图六十五临《秦诏版》,图六十六临《琅琊刻石》,图六十七临《鲁公鼎铭》,图六十八临《散氏盘》和图六十九临《寰盘铭》等,籍以丰富自身艺术语言,结字和用墨无不随心所欲、天真自然,饶有灼朴之趣。因为对传统精髓领悟很深,应用到创作中来,最终形成无古无今的全新吴派石鼓,开一代新风。 第十四讲 吴昌硕篆书极具金石味,最大特点是率意,但率意不是随意而为,也不是唾手可得,可从三个方面来看: 1、“百炼钢化为绕指柔”的勤奋。图七十为25岁临作,图七十一为46岁所作,图七十二为65岁所作,图七十三为暮年84岁作,自25岁到84 岁的近六十年的时间里,《石鼓文》学习贯穿他整个书法生涯,所谓“一日不临,自觉少意”。通过勤奋实践,将技法荟萃于胸。 2、“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广收博取。吴昌硕篆书年青时效仿杨沂孙、吴大澂,得法较多,字形方正;中岁后吸收秦篆特征,结体拉长,线条愈显厚重,上部相对紧,而下部相对疏朗,垂笔左右微张,受邓石如、吴

文档评论(0)

xieliandime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