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材料四:“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戚继光 (4)材料四表达了戚继光的什么意愿(不得用材料中的原话作答)?体现了他何种精神? 课后练案 肃清东南沿海的倭患意愿;淡泊名利,爱国主义等精神。 * * * * * * 课前学案 ……………..… 课堂导案 ……………..… 2 3 随堂训练 ……………..… 4 学习目标 ……………..… 1 课后练案 ……………..… 5 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学习目标 课标要求 学习重点 了解郑和下西洋的航海壮举;知道戚继光的抗倭斗争。 郑和下西洋。 课前学案 课前预习,夯实基础 明成祖 1405 1433 7 非洲东海岸 红海 壮举 太平洋 印度洋 倭患 戚继光 台州 反侵略 1553 澳门 课堂导案 合作与探究 探究:郑和下西洋 材料一:郑和与哥伦布等西方航海的比较表 项目 郑和 哥伦布等 时间 1405~1433年 1492~1504年 航海次数 7次 4次 各次航海的船只数 大小船只200多艘 最少3艘,最多17艘 每次航行人数 约2.7~2.8万人 最少90人,最多1 500人 材料二: 郑和下西洋路线示意图 1.依据材料一,阅读教材P71页,探究一下郑和下西洋具有哪些特点?根据上面两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了什么地方。 课堂导案 时间早又长,次数多,规模浩大,友好交往,展现大国风度;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课堂导案 2.依据郑和下西洋的特点,试用一句话概括郑和下西洋。 ? ? ?3.阅读教材P70~P71页, 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一下, 当时支持郑和7次下西洋的条件有哪些? 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 明朝经济繁荣,国力雄厚,明成袓的大力支持,造船业发达,指南针应用等。 知识点一:郑和下西洋 1.(2018?青岛)“郑和这次远航共有船只六十二艘……每船可容千余人……船上有航海图、罗盘针……只要不抢掠宝船的货物,或先向郑和的舰队袭击,郑和是不使用武力的。”材料表明“郑和 这次远航”的特点不包括( ) A.利润丰厚 B.规模较大 C.技术先进 D.和平交往 随堂训练 A 2.下图是明朝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轴,图中的②代表的历史事件是( ) A.明朝建立 B.迁都北京 C.郑和下西洋 D.明朝灭亡 随堂训练 C 随堂训练 B C 4.(2018?德州)“万众一心兮,群山可撼;惟忠与 义兮,气冲斗牛……上报天子兮,下救黔首;杀尽倭 奴兮,觅个封侯!”这首豪迈雄壮的《凯歌》的作者应 是( ) A.岳飞 B.郑成功 C.戚继光 D.康熙帝 知识点二:戚继光抗倭 3.(2018?福建)如图所示歌词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郑和下西洋 B.戚继光抗倭 C.郑成功收复台湾 D.左宗棠收复新疆 随堂训练 知识拓展 郑和下西洋对我们今天的现实有什么启示? 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它体现了我国在中外交往中,友好交往、以和为贵、陸邻友好的优良传统,对我们今天的现实社会有如下重大意义:①国力强盛,经济发达才能在外交中占据主动权。②科技发达,有杰出的人才,有富于团结协作精神的团队。 随堂训练 ③要对外开放,促进中国与世界各国之间友好关系,促进中国与世界各国之间经济往来,积极与外部国家进行贸易交流,但所谓的交流不能只是单方面的输入或输出,更不应该将炫耀作为目的。④敞开国门,不断地吸纳各国先进的文化,国家富强了才能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等。⑤要弘扬中华民族热爱和平、睦邻友好的优良传统,增强和发展与周边国家、特别是与东南亚国家业已存在的友好关系,增强与世界各国的友谊,促进世界和平与社会发展。 随堂训练 【精例】(2017·济宁)认知和探究历史地图,从中提取有效信息是学习和研究历史的重要方法,右示意图反映的史实是( ) A.玄奘西行 B.哥伦布发现新大陆 C.鉴真东渡 D.郑和下西洋 D 随堂训练 【分析】本题考查了郑和下西洋的相关史实。 【解答】1405~1433年,郑和船队从刘家港出发,先后七次下西洋,到过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郑和下西洋次数多、规模大、航程远是世界航海史上空前的壮举,比欧洲的远洋航行早半个多世纪。由此可知图中的航线反映的是郑和下西洋,故选D。 课后练案 达标检测,学习提升 1.(2018?大庆)央视播放的《郑和下西洋》引起了观众的广泛关注,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 ) A.宣扬国威和到西洋“取宝” B.获取经济效益 C.海外移民 D.殖民扩张 A 课后练案 B 2.(2018?云南)郑和木姓马,云南人,初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初中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复习名师课件 鲁教版五四制.ppt
- 初中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导学名师课件 新人教版.ppt
- 初中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名师课件 新人教版.ppt
- 初中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导学名师课件 新人教版.ppt
- 初中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名师课件 新人教版.ppt
- 初中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17课 明朝的灭亡名师课件 新人教版.pptx
- 初中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17课 明朝的灭亡名师课件1 新人教版.ppt
- 初中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导学名师课件 新人教版.ppt
- 初中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17课 明朝的灭亡名师课件2 新人教版.ppt
- 初中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七单元 第29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教学名师课件 岳麓版.ppt
- 初中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17课 明朝的灭亡导学名师课件 新人教版.ppt
- 初中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导学名师课件 新人教版.ppt
- 初中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导学名师课件 新人教版.ppt
- 初中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21课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导学名师课件 新人教版.ppt
- 初中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20课 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导学名师课件 新人教版.ppt
- 初中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18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导学名师课件 新人教版.ppt
- 初中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习题名师课件 新人教版.ppt
- 初中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小结导学名师课件 新人教版.ppt
- 初中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22课 活动课: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导学名师课件 新人教版.ppt
- 初中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综合测试卷名师课件 新人教版.ppt
最近下载
- DL∕T 793.1-2017 发电设备可靠性评价规程 第1部分:通则.pdf VIP
- 五年级语文下册《写字表》田字格字帖.pdf VIP
- 河北仅销售预包装食品经营者备案信息采集表、变更表、注销表、备案编号规则.docx VIP
- 安防设备设施保养维修记录表.doc VIP
- 2025广西公需科目考试答案(3套,涵盖95_试题)一区两地一园一通道建设;人工智能时代的机遇与挑战.pdf VIP
-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分层作业设计.pdf VIP
- 2024全国建材行业职工助推高质量发展主题竞赛题库大全-中(多选题汇总).docx VIP
- 有趣的健康测试闭眼单腿站立试验.pptx VIP
- 2024全国建材行业职工助推高质量发展主题竞赛题库大全-中(多选题汇总).docx VIP
- 2025全国建材行业职工助推高质量发展主题竞赛考试题库及答案.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