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民间艺术新锐.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都市民间艺术新锐   百年来的上海工艺美术,广泛吸纳各地特长,以开放的意识,形成具有鲜明地域风格的“海派”工艺美术。上海工艺美术研究所见证着上海工艺美术的发展,一代代的工艺美术大师在这里留下了他们的精湛作品,也传授了他们高超的技艺和艺术的感悟。如今研究所里有一批新的种子正在萌芽,他们是一群80后的年轻艺人,跟随着各个专业的工艺美术大师学习技艺。本期介绍的年轻艺人,他们分别来自剪纸、面塑、灯彩三大民间艺术专业,学徒短短几年的时间里,他们以自己的学习感悟以及年轻人的独特视角来诠释传统技艺的创新之路。   石勤玲   1987年生于上海,2007年7月毕业于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工艺美术系;2012年1月毕业于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展示与室内设计专业,获学士学位;2010年1月初进入上海工艺美术研究所,师从“神剪”王子淦大师的学生奚小琴大师开始剪纸学习,并工作至今,海派剪纸第四代传人。   一开始接触剪纸会想到小时候,拿一张纸,对折几次,很快就剪出一个喜字。但深入了解后才发现并非如此,就练习基本功的3年间,体会到了这门技艺的高要求,从一开始的一个圆到后来十二生肖,再之后创作的一些大作品中,最大的感受是基本功要扎实,才能创作出好的作品,并且在传承的基础上要有所创新。   一、把平面的设计与立体的材质相结合。比如把剪纸的图案印在茶杯盘子上,这样不仅有装饰作用,同时起到了实用的作用。真正做到工艺与实用相结合。   二、寻找可代替纸的材料。由于纸张的特性,不易保存,所以欣赏的时间不能很长,在这期间,我也有试用过石头纸,它防水,防潮,剪起来也很顺滑,但它的材料由于近似于塑料,在泥土中不易分解,考虑到它不环保,使用率应该也会比较低。在世博会期间,芬兰馆建筑外围的设计给了我很大的震撼,虽然剪纸的图案是平面的,但它装饰建筑的屋顶时,效果一点也不会逊色。   三、和纸艺相结合。《戏蝶》是我在2010年9月初的时候创作的。当时灵感来源于几个随意叠起来的盒子,当灯光从镂空的盒子中透出时,感觉非常得好,所以我就用纸的形式把它表现出来。《戏蝶》是用一张全K的纸剪成的,方框上下之间都是相连的,当展品结束展示后还可以把它拆开,它还是一张完整的纸。在制作时会考虑到它是要有规则的旋转还是无规则的,图案也从一开始的一个个可爱的表情到现在的猫爪和蝴蝶,灯光也改了。我认为创作的过程就是不断完善创作。所以我会把创作过程记录下来,下次有想法的时候就可以再创作。   2010年9月初创作了《戏蝶》在3D纸艺展中参展;   2011年创作了《巧克力爱情兔》,入围了2011年“‘枫林韵’首届上海剪纸大赛”并参展,之后在这件作品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创作了《甜蜜兔》,并参展了2011首届上海民间艺术成果展;   2011年10月中旬应邀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文化周展演;   2012年,作品《草龙拐子》在朱纪瞻美术馆展出,并被非物质文化遗产办公室的领导看中,制作成丝巾图案;   2013年,创作的作品《蛇盘兔,必定富》在朱纪瞻美术馆展出,并被选中制作为展览邀请函背景。   汤健   1984年生于上海,2007年7月毕业于上海大学美术学院中国画系,获学士学位;2010年7月于上海大学美术学院获美术学当代水墨专业硕士学位。2011年初进入上海工艺美术研究所,同年3月师从“面人赵”赵阔明大师的学生陈瑜老师开始面塑学习,并工作至今,海派面塑第三代传人。   海派面塑具有精致、优美、灵动的艺术风格。赵阔明先生等几代面塑艺术家对题材、表现手法、人物造型等各个方面进行的积极探索、创新,使面塑这种民间的、街头的艺术发展成为了一门独立的工艺美术,荣登大雅之堂,从而使之具有更多的可能性和更丰富的艺术性。   说到对海派面塑的传承与发展创新,要先理清传承与发展创新之间的关系,两者应当并存,缺一不可,但当前应以传承为先,使这一优秀民间艺术得以完整留存,为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面塑艺术需向更广阔的空间吸收各种艺术的养分,诸如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正确的审美取向、准确的造型能力和扎实的美术功底等,而后才能触类旁通,创作出更优秀的面塑作品。   唐代张萱的《捣练图》描绘了唐代宫女捣练、理线、熨平、缝制的一系列劳动场景。画中人物动作凝神自然、细节刻画生动,设色艳而不俗,反映出盛唐崇尚健康丰腴的审美情趣,代表了那个时代人物造型的典型时代风格。我的面塑《捣练图》选取了其中的一组场景,由若干个人物构成一幅完整的画面,将绘画中的构图运用于面塑创作中,在静态中表现出动态,是对中国经典人物画的再创作,突破了一般面塑的表现题材和设色,使面塑不再局限于一般的民俗题材的表现。在我看来面塑艺术需向更广阔的空间吸收各种艺术的养分,诸如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正确的审美取向、准确的造型能力和扎实的美术功底等等,而后才能触类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