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监护仪特性 1、实时监测及显示(数据及波形) 2、保存及回放 (1) 事件 (2) 波形 (3) 趋势 (4) NIBP 3、记录(打印) 事件回放 4、人工智能 (1) 自动测试 (2) 智能报警(状态,参数及事件,声、光显示 ) (3) 智能分析(ST、ARR、PACE) 5、不间断监护(电池) 6、网络功能及远程会诊系统 7、全面升级 (1)各种功能模块升级:IBP,CO,CO2,O2,麻醉气体,记录仪等 (2)各种人工智能分析软件包(ST、ARR) (二)在临床中的应用 1、生命体征实时监测及显示以作为诊断依据 2、病人档案、病历 3、病理、药理分析 4、自动测试、机械代替人 5、计算机的辅助分析、诊断 6、中央监护系统、ICU 、CCU 知识回顾Knowledge Review 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作为各级医院基本设备配置的监护仪正被广泛应用于医院的ICU、CCU、麻醉手术室及各临床科室,特别是它可向医护人员提供病人生命体征的重要信息。利用这些信息,临床医生能更好地分析患者的病情,从而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因此监护仪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监护系统的发展,可追溯至1962年,北美建立第一批冠心病监护病房(CCU),以后,监护系统得到了迅速发展,随着计算机和信号处理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临床对危重患者和潜在危险患者的监护要求的不断提高,对CCU/ICU监护系统功能要求也不断提高,目前,监护系统除具有以前的多参数生命体征监护的智能报警外,还要求在监护质量以及医院监护网络方面有进一步的提高,以更好地满足临床监护、药物评价和现代化医院管理的需要。 成年人的心脏重约300克,它的作用是巨大的,例如一个人在安静状态下,心脏每分钟约跳70次,每次泵血70毫升,则每分钟约泵5升血,如此推算一个人的心脏一生泵血所作的功,大约相当于将3万公斤重的物体向上举到喜马拉雅山顶峰所作的功。 正常心脏的传导系统负责把心脏的电活动(脉冲)传到整个心脏,心脏保持节律性收缩而达到有效“泵血”的功能。 Ⅰ导联将左上肢电极与心电图机的正极端相连,右上肢电极与负极端相连,反映左上肢(L)与右上肢(R)的电位差。当l 的电位高于r 时,便描记出一个向上的波形;当r 的电位高于l 时,则描记出一个向下的波形。 Ⅱ导联将左下肢电极与心电图机的正极端相连,右上肢电极与负极端相连,反映左下肢(F)与右上肢(R)的电位差。当f 的电位高于r 时,描记出一个向上波;反之,为一个向下波(图14-3-1)。 Ⅲ导联:将左下肢与心电图机的正极端相连,左上肢电极与负极端相联,反映左下肢(F)与左上肢(L)的电位差,当f 的电位高于l 时,描记出一个向上波;反之,为一个向下波 1、标准导联只是反映体表某两点之间的电位差,而不能探测某一点的电位变化,如果把心电图机的负极接在零电位点上(无关电极),把探查电极接在人体任一点上,就可以测得该点的电位变化,这种导联方式称为单极导联。Wilson提出把左上肢,右上肢和左下肢的三个电位各通过5000欧姆高电阻,用导线连接在一点,称为中心电端(T)。理论和实践均证明,中心电端的电位在整个心脏激动过程中的每一瞬间始终稳定,接近于零,因此中心电端可以与电偶中心的零电位点等效。在实际上,就是将心电图机的无关电极与中心电端连接,探查电极在连接在人体的左上肢,右上肢或左下肢,分别得出左上肢单极导联(VL)、右上肢单极导联(VR)和左下肢单极导联(VF)。 2、由于单极肢体导联(VL、VR、VF)的心电图形振幅较小,不便于观测。为此,Gold-berger提出在上述导联的基础上加以修改,方法是在描记某一肢体的单极导联心电图时,将该肢体与中心电端相连接的高电阻断开,这样就可使心电图波形的振幅增加50%,这种导联方式称为加压单极肢体导联,分别以avL、avR和avF表示。 胸导联亦是一种单极导联,把探查电极放置在胸前的一定部位,这就是单极胸导联。这种导联方式,探查电极离心脏很近,只隔着一层胸壁,因此心电图波形振幅较大 常用的几个胸导联位置见图,V1、2导联面对右室壁,V5、V6导联面对左室壁,V3、V4介于两者之间。 70年代发展起来的无创伤动脉血压测 量的方法, 原理:是利用袖带充气达到一定压力完全阻断动 脉血流,随着压力的减小 ,动脉血流将呈现完全 阻闭—逐渐开放—完全开放,动脉血管壁的搏动 将在袖带内的气体中产生震荡波。通过测量分析放气过程中袖带内的压力振动波即可获得SBP、MBP和DBP。 产生第一个最明确的信号——反映SBP 震荡幅度达到峰值时——反映MAP 当袖带中的压力突然降低时——反映DBP 由于皮肤、肌肉、脂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