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当下语文课堂改革的冷思考.doc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对当下语文课堂改革的冷思考   随着对“高效课堂”的关注和呼吁,在语文教学一线冲锋陷阵的我,一直在学习、在探索、在追寻一种高效愉快地完成教学任务的课堂教学模式。所以,当课堂教学如火如荼地进行改革推进之时,我也兴奋地将这泉活水引进了我的课堂。   在这两年的实践探索中,我经常热血沸腾地学习和实践,也经常与同事探讨和反思。当“有效课堂”一词在教育教学杂志上、学校各种沙龙会议上、各种公开课研讨上“炒”得火爆之时,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是不是该凝神静思一下: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如何做到和谐统一?语文课堂的生成应以什么为基础?怎样的教学方式才能真正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   笔者且从以下三个层面,谈谈本人的一点愚见:   一.尊重学生的需要,挖掘人文性,但不能抛弃语文的工具性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具有工具性;语文又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人文性,二者是统一的。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许多教师关注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整合课外的学习资源、将学生的生活经验等引进课堂,让语文课堂教学充满活力。   可是,现在也有一些语文教师离开对文本的基本理解,追求的是“别出心裁”的解读,把文本中的人文性挖掘得深刻又新奇;有的语文教师对文本进行不着边际的挑剔、批判,造成文本解读的浅化;更有些教师将语文课演变成“地理课”、“历史课”“思品课”……由此不难发现,许多语文教师对课程宗旨的淡化与模糊,造成了语文教学“工具性”的消减;不明确语文课程定位,泛化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引发了语文教学的迷茫。   例如,有一位老师在教学莫怀戚的《散步》一文时,他设计了一堂辩论课,正方观点是“文中的父亲应该陪母亲走大路”,反方观点是“文中的父亲应该陪儿子走小路”。课堂上正反双方同学唇枪舌剑,你来我往,“尊老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爱幼难道不是我们的优良传统吗?”诸如此类的话语在课堂上此起彼伏,老师一节课就是笑眯眯地看着后来快要摩拳擦掌的学生们,他可能感觉孩子们一扫以往的沉寂,这种热闹的参与是高效语文课堂的体现,丰富多彩的形式就是尊重学生需要。如果说老师只是设计了一个小环节辩论一下,活跃课堂气氛,那是无可厚非的。可是整堂语文课听不到学生琅琅地读书声,看不到学生对文本精美语段的解读品悟,那是与“高效课堂”相违背的,甚至属于“负效课堂”。如果我们的语文课堂长期如此,极易让学生误解为上语文就是“乱嚼螃蜞螯”或者“举行快乐派对”。   因此,营造高效课堂我们不能盲目追求课堂形式的热闹和新颖,而是要扎扎实实抓好语文基础知识的传授和语文基本能力的培养,把提升人文素养渗透到扎实的听说读写的训练之中。真正做到了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语文教学的理想境界才有可能实现。   二.培养学生自主,期待生成的惊喜,但不能忽视有效的预设   新课程下的教学设计注重生成与建构,淡化预设与讲授。课程改革要求课堂教学要体现以学定教,因需施教,多学少教。因此,有人认为,课堂生成是一种偶然性的,非预见的获得与发展。这种“不可预设”被许多优秀的教师充分利用,成为公开课的“亮点”,有效地促进个了学生对文本的解读,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增强了学生的学习能力。这种有机生成成为老师们追求的“无法预约的精彩”,期盼的“课堂中内的惊喜”,呼唤的“学生智慧的火花”……   许多教师经过短暂的思考后马上付诸实践:第一步就是充分地满足学生的需要,把课堂还给学生。于是出现了一种我们不愿意看到的现象:有一位老师在教授《蓝蓝的威尼斯》一课时,利用多媒体从网上下载了几十幅威尼斯的图片,将整堂课设计成“漫游威尼斯”,老师把同学们分为两组:一组为导游组,一组为观光组。观光组同学根据图片向导游组的同学提问,表明你最想了解的景物,导游组的同学根据图片回答观光组同学的问题。两组学生进行比赛。这节课由于没有考虑学生对威尼斯这个城市的了解程度,学生预习文章的充分程度,因而两组学生的表现都十分被动和牵强,老师原本以为会生成很多惊喜的“创新课堂”,可是却成为徒有形式空洞无聊的“负效课堂”。   课后,我看了一下这位老师的教案,寥寥数行,只有教学的一个框架式思路,没有语文知识点的训练设计,更没有对学生预期问题的估测和应对策略。当我提及教案不详细时,得到的回答是:“教案不能太详细,多一些‘留白’,才有更多的生成机遇,才可能遇到‘意外’的惊喜。”我想很多时候这种“惊喜”会演变成“惊吓”,从什么时候开始语文课已经没有语文味了呢?   高效的课堂教学来自于精心预设和在此基础上的自然生成。在备课时我们应该心中有本,目中有人,对教学过程和学生反应从多方面进行估测,并设计出多角度、多层次的策略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