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经济发展观察之一布局.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 NUMPAGES 图为:在昔日荒芜的沌口,日产、本田、标致、雪铁龙等全球一流的汽车企业扎堆于此,将这里变成一座现代化的汽车新城。 (记者 刘大家 摄)   编者按 今年4月13日,国家“中部办”正式挂牌成立,这意味着中部崛起进入操作性实施阶段。作为中部地区唯一特大城市——武汉,再一次被无数目光聚焦和关注。   省委、省政府对武汉市的发展历来十分重视,大力推进武汉城市圈战略,“发展武汉,带动全省”。省委书记俞正声更是寄予厚望,明确指出:武汉改革要走在全国前列;发展走在中西部前列;努力缩小与沿海发达城市的差距。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探寻武汉经济的发展脉络、发展方向,从中寻找可以借鉴的发展规律和经验?经过较长时间的观察、思考和采访,本报从今天开始刊发系列报道《武汉经济发展观察》,分布局、变通、着力、融合和跨越五个篇章,敬请读者关注。   翻开谷歌地图,从空中鸟瞰,你会发现:在中国地理版图“雄鸡”的心腹之地,是两江交汇、三镇鼎立的特大城市——武汉。有人形象地称之为中国的“天元”。   正因为,这种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武汉在近现代中国,曾经傲立华夏;   也正因为,地处内陆中心,武汉与国家的沿边、沿海开放战略擦肩而过;   如今,国家实施区域均衡发展战略,中部崛起的号角已吹响,蓄势已久的武汉,能在中国的经济版图上,找回自己的坐标吗?   曾经的辉煌:大武汉傲立中华   汉阳月湖桥下,张之洞博物馆矗立于汉阳钢铁厂内。张之洞,这位晚清名臣让武汉显赫于中国近代工业,众多“汉阳造”曾经风光无限。穿过百年历史,已是另一番天地。前不久这里刚刚被一家企业高价竞得,将成为滨江傍湖的住宅区。   由此向西南方向行驶10公里,则是一座现代化的武汉工业新都——沌口。神龙汽车、东风本田等众多知名企业集聚于此,让武汉在当代中国工业中继续占据一席之地。   历史与现实,在这里交相辉映。   早在800多年前,武汉就已经成为中国大都市。“虽钱塘(今杭州)、建康(今南京)不能过”。明朝成化初年,汉水改道,武汉三镇得以形成。清康熙年间,汉口一跃成为中国四大名镇之首。   1861年汉口开埠,开启了武汉近代经济与对外贸易的大门。   1889年起,张之洞督鄂十八年,在武汉大兴洋务,开工厂、建铁路、兴市政、办学堂……一时间,武汉成为近代工业基地、金融中心、商贸重镇和重要的交通枢纽。空前的繁荣,让这座千年古城赢得“东方芝加哥”的美誉。   武汉独特的地理位置与区位优势,也一直吸引着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的目光。在其著名的《建国方略》中,先生曾经有过这样的构想:“为武汉将来立计划,必须定一规模,略如纽约、伦敦之大。”   民国中期,武汉人口达127万,成为“大武汉”。当时敢称“大”的城市,只有武汉与上海。   直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大武汉”都一直傲然于中华。   新中国成立之初,如何构建产业支柱支撑国家经济大厦,共和国的缔造者们再一次把目光投向了武汉:国家重点投资工程的四分之一落户这里;苏联援助的156项工程中,布点武汉的就有7项,武钢、武重、武锅、武船等一批响当当的“武”字头企业拔地而起。“武汉造”大到船舶、桥梁,小到皮鞋、手表都享誉全国。   历史不会忘记,改革开放初期,武汉更是敢为天下先,走出了中国经济转型的诸多“第一步”:   1979年,开放了中国第一个小商品市场汉正街,带动了中国小商品流通领域的一次深层次革命;   1983年,武汉洗衣机厂零部件公开招标,成为“新中国第一标”,打开中国计划经济体制的一个“缺口”;   1984年,还是武汉首开全国先河,公开聘请德国专家格里希出任武汉柴油机厂“洋厂长”,为国有企业放眼世界,引进技术和经管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1988年,武汉企业兼并市场开业,长期讳言企业兼并、破产的中国,翻开了企业改革新的一页;   1992年,中国商业第一股“鄂武商”在深交所挂牌上市,中国商业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大幕由此开启。   历史的诘问:武汉在哪里   在武汉小天鹅工作的赵师傅每次路过新华路马场角,都会不由自主地看看那里遗留的一块荷花电器的广告牌,他原来是武汉荷花电器公司的职工。   上个世纪80年代,“荷花”开遍全国、“莺歌”响彻南北,而如今,这些曾经的武汉名牌都已销声匿迹。   当年,武汉的地位显赫,仅次于当时的三大直辖市。1982年,全国各大城市的工业总产值、工业净产值、工业固定资产原值与实现的利税额排名,武汉均居第4位。   1983年的《广州经济年鉴》提到“广州仅次于沪京津汉”。“那时候,我们武汉人出差走到全国任何一个地方,都受到极大的尊重。”不少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退休老干部,在回忆起距今并不遥远的昔日辉煌时,脸上仍洋溢着自豪的光芒。   

文档评论(0)

rebecca0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